词典 比部 比部的意思

比部

简体比部
繁体
拼音bǐ bù
注音ㄅㄧˇ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ǐ,(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组词】:比赛。比附。对比。评比。(2) 能够相匹。【组词】:今非昔比。无与伦比。(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组词】:三比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组词】:比例。比值。(5) 譬喻,摹拟。【组词】: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例句】: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7) 和,亲。【组词】:比顺。(8) 及,等到。【组词】:比及。

bù,(1) 全体中的一份。【例句】: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组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例句】: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4) 安置安排。【组词】:部署。(5) 量词。【组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基本含义

比喻相互比较,争论不休。

比部的意思

比部 [bǐ bù]

1. 古代官署名。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比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唐、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⒉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国语词典

比部 [bǐ bù]

⒈ 职官名。主管审计的职务,历代职权不一,如魏、晋时,主掌诏书、律令的审核。唐时,负责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宋时,主掌中外帐籍。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刑部。金、元以后无此名。


比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灵释义:同“丁零”。 《汉书·李陵传》:“卫律 为 丁灵 王。”颜师古 注:“丁灵,胡之别种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北海(贝加尔湖)以南,独洛河(土剌河)以北一带地方,有称为 丁灵(丁零 丁令)的一个部落联合体(比部落联盟更为低级的一种联合)。”
    • 2.
      个里释义:⒈亦作“个裡”。 此中;其中。清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 胡慎容 ﹞《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⒉箇裏:此中;其中。唐 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 黄庭坚《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宋 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 3.
      中散释义:中散大夫的省称。 三国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南朝 梁 江淹《恨赋》:“及夫 中散 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饮,素琴晨张。”唐 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中散 山阳 锻,愚公 野谷 村。”清 孔尚任《桃花扇·闹榭》:“龟年 喧笛管,中散 闹筝琶。”
    • 4.
      句考释义:检查,考核。宋 曾巩《比部制》:“内外经费之事,总於句考之司,郎实主之,位重省闥。”《宋史·神宗纪二》:“命中书句考四方詔狱。”《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谬言 阿哈玛特 家资隐寄者多,如尽得之,可资国用,遂句考捕繫,连及无辜,京师骚动。”
    • 5.
      善视释义:⒈善加看待。 《左传·成公三年》:“贾人如 晋,荀罃 善视之,如实出己。”宋 张师正《括异志·陈省副》:“令院子传语 钱 家,县君言比部教善视十一郎。”叶圣陶《夜》:“恳求善视 大男,大男 即儿等也。”⒉善于察视。《阴符经》中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 6.
      椎髻释义:亦作“椎结”。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程郑,山东 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 卓氏,俱居 临邛。”《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颜师古 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髮,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郭沫若《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唐 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宋 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桂林 地险通椎髻,阳朔
    • 7.
      比盘释义:唐代对比部官的别称。
    • 8.
      牺尊释义:亦作“牺樽”。亦作“牺罇”。亦作“牺鐏”。古代酒器。作牺牛形,背上开孔以盛酒。或说于尊腹刻画牛形。《诗·鲁颂·閟宫》“白牡騂刚,牺尊将将。”朱熹 集传:“画牛於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凿其背以受酒也。”《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国语·周语中》“奉其牺象”三国 吴 韦昭 注:“牺,牺樽,饰以牺牛。”唐 陈子昂《窅冥君古坟记铭序》:“豚鸡在奠,牺鐏若歆。”唐 欧阳詹《明水赋》:“湛玉壶以无垢,入牺罇而有待。”宋 王安石《比部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或断而焚,或剖以为牺尊。
    • 9.
      简阅释义:⒈考察;察看。 汉 桓宽《盐铁论·刺复》:“计数不离於前,万事简閲於心。”《宋书·五行志四》:“去年采择良家子女,露面入殿,帝亲简閲,务在姿色,不访德行。”《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皋 至 洪州,悉集将佐,简閲其才,得牙将 伊慎、王鍔 等,擢为大将。”⒉谓检阅军队。《南史·韦粲传》:“还至 庐陵,闻 侯景 作逆,便简閲部下,倍道赴援。”《旧唐书·高祖纪》:“丙申,幸 宜州,简閲将士。”《明史·濮英传》:“同 宋国公 胜 等简閲 山西 士马。”⒊简选。宋 欧阳修《虞部员外郎吕师简可比部员外郎制》:“
    • 10.
      箇里释义:此中;其中。唐 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 黄庭坚《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宋 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 11.
      编类释义:依类编列。唐 元稹《唐故中大夫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寻为员外比部郎,转兵部、吏部,始命由文由课而仕者,岁得调,编类条式,以便观者。”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三:“命 蔡京、梁师成、黄冕 辈编类真贋,纸书縑素,备成卷帙。”《宋史·徽宗纪一》:“﹝ 崇寧 三年冬十月﹞丙辰,命官编类 六朝 勋臣。”
    • 12.
      贞柯释义:坚挺耐寒的枝柯,亦喻有坚贞节操的人。《宋书·索虏传》:“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南朝 齐 王俭《灵丘竹赋应诏》:“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清 俞樾《徐烈女传》:“余同年生 郑听槐 比部,乃其君舅也。感贞柯之早摧,惜嘉礼之未成,寓书於余,请为之传。”
    • 13.
      黄纸释义:⒈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 《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宋 陆游《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⒉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宋 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清 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

比部(bi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比部是什么意思 比部读音 怎么读 比部,拼音是bǐ bù,比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比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