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格令 格令的意思
lìng

格令

简体格令
繁体
拼音gé lìng
注音ㄍㄜˊ ㄌ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é gē,(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组词】:格子纸。方格儿布。(2) 法式,标准。【组词】: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 表现出来的品质。【组词】: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 阻碍,隔阂。【组词】:格格不入。(5) 击,打。【组词】:格斗。格杀。(6) 推究。【组词】:格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组词】:格于上下。(9) 感通。【组词】:格于皇天。(10) 变革,纠正。【组词】:格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lìng líng lǐng, ◎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2) 古代官名。【组词】:县令。令尹。尚书令。(3) 使,使得。【组词】:令人兴奋。(4) 时节。【组词】:时令。节令。(5) 美好,善。【组词】: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组词】: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组词】:小令。如梦令。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行高尚、言行端正,符合道义规范,值得尊敬。

格令的意思

格令 [gé lìng]

1. 法令。

格令 引证解释

⒈ 法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且议官所知,不能精於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所司,幸勿当也。”
王利器 集解:“犹言律令。”
唐 吕温 《道州刺史厅后记》:“若冠綬命秩之差,则有格令在;山川风物之辨,则有图谍在。”
明 归有光 《平和李氏家规序》:“宗子之法,虽不出于格令,而苟非格令之所禁,士大夫家闻 李 氏之风,相率倣而行之,庶几有復古之渐矣。”


格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品令释义:选拔官吏的格令。分九个品级。《魏书·高祖纪下》:“﹝ 太和 十九年﹞十有二月乙未朔,引见羣臣於 光极堂,宣示品令,为大选之始。”
    • 2.
      宠章释义:封建时代表示高官显爵的章服。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李善 注:“《礼记》曰:‘以为旗章,以别贵贱。’郑玄 曰:‘章,识也。’”《旧唐书·郑馀庆传》:“由是,在朝衣緑者甚少,郎官諫官有被紫垂金者。又丞郎中谢洎郎官出使,多赐章服,以示加恩,於是宠章尤滥,当时不以服章为贵。遂詔 餘庆 详格令立制,条奏以闻。”《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凡五百人,皆先赐緑袍鞾笏,锡宴 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宠章殊异,
    • 3.
      攀引释义:⒈攀援。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尝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⒉援用;引用。宋 王溥《唐会要·定格令》:“其制勅不言自今以后永为常式者,不得攀引为例。”⒊犹攀比。明 王九思《曲江春》第一折:“稷 契 何人,要与他相攀引?”⒋诬供牵连;牵扯附会。明 何孟春《馀冬绪录摘抄》卷一:“洪武 二十六年,凉国公 蓝玉 之狱,上集羣臣廷讯,有所攀引,始多未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郭宪 ﹞徒以潠酒救火一事,遽为方士攀引,范曄 作《后汉书》,遂亦不察而置之《方术列传》中。”
    • 4.
      苛碎释义:苛刻烦琐。《后汉书·李法传》:“岁餘,上疏以为朝政苛碎,违 永平、建初 故事。”《隋书·苏威传》:“所修格令章程,并行于当世,然颇伤苛碎,论者以为非简允之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然 慤 在中书,至于自作酒肆,议者以为苛碎焉。”

格令(ge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格令是什么意思 格令读音 怎么读 格令,拼音是gé lìng,格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格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