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赤帝 赤帝的意思
chì

赤帝

简体赤帝
繁体
拼音chì dì
注音ㄔˋ ㄉ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ì,(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组词】:赤血。赤字。(2) 真诚,忠诚。【例句】: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3) 空无所有。【组词】:赤手空拳。赤地千里。(4) 裸露。【例句】:赤脚(光脚)。

dì,(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组词】:上帝。玉皇大帝。(2) 君主。【组词】: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基本含义

指红日,也用来比喻君主或领袖的威严和尊贵。

赤帝的意思

赤帝 [chì dì]

1. 即炎帝神农氏。

2. 指神农氏一系的帝王。

3. 即祝融氏。后世以为火神。

4. “赤帝子”的简称。

6. 见“赤熛怒”。

赤帝 引证解释

⒈ 即 炎帝 神农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以 神农 为 赤帝。”

⒉ 指 神农氏 一系的帝王。

《逸周书·尝麦》:“蚩尤 乃逐帝,争于 涿鹿 之河,九隅无遗, 赤帝 大慑,乃説于 黄帝,执 蚩尤,杀之于 中冀。”
朱右曾 校释:“赤帝,神农 之后帝 榆罔。”

⒊ 即 祝融氏。后世以为火神。

《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 赤帝 祝融 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 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祝诵氏》:“﹝ 祝融氏 ﹞以火施化,号 赤帝。”

⒋ “赤帝子”的简称。参见“赤帝子”。

《汉书·王莽传上》:“赤帝 汉氏 高皇帝 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
唐 鲍溶 《沛中怀古》诗:“烟芜 歌风臺,此是 赤帝 乡。”
胡韫玉 《龙飞》诗:“龙飞已卜黄天立,蛇斩先知 赤帝 成。”

⒌ 见“赤熛怒”。


国语词典

赤帝 [chì dì]

⒈ 南方之神,为五天常之一。因五行中以南方为赤色,故称南方的天帝为「赤帝」。见《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

⒉ 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称为「赤帝」。

《淮南子·时则》汉·高诱·注:「赤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


赤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百释义:《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於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南朝 梁 沉约《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 2.
      七郊释义:统称古代在郊外祀五帝(东方 青帝、南方 赤帝、中央 黄帝、西方 白帝、北方 黑帝)及天地的祭礼。
    • 3.
      五畤释义:又称 五畤原,在今 陕西 凤翔县 南。秦 汉 时祭祀天帝的处所。《史记·孝武本纪》:“上初至 雍,郊见五畤。”张守节 正义:“先是 文公 作 鄜畤,祭 白帝;秦宣公 作 密畤,祭 青帝;秦灵公 作 吴阳上畤、下畤、祭 赤帝、黄帝;汉高祖 作 北畤,祭 黑帝;是五畤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成帝 建始 二年,罢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长安 南郊。”
    • 4.
      五郊释义:谓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中郊。古代礼仪,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立秋前十八日,迎 黄灵 于中兆,祭 黄帝 后土;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 黑帝 玄冥。《后汉书·明帝纪》:“是岁(中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
    • 5.
      南帝释义:⒈指南海之帝儵。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⒉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赤帝,名赤熛怒。
    • 6.
      圆常无释义:道教称日中神 青帝,名 圆常无;月中神 赤帝夫人,名 逸寥无。参阅《云笈七籤》卷二三。
    • 7.
      宝图释义:⒈《初学记》卷三十引《春秋合诚图》:“黄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与大司马 容光 等临观,凤皇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宋均 注:“玄扈,石室名。”又曰:“尧 坐舟中,与太尉 舜 临观,凤皇负图授 尧。图以赤为柙,长三尺,广八寸,黄玉捡,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五字。”后以“宝图”称象征天命的图箓。南朝 齐 谢朓《祀敬亭山春雨》诗:“水府众灵出,石室宝图开。”唐 褚亮《雩祀乐章·雍和》诗:“紺筵分彩,宝图吐绚。”⒉指《河图》。《宋史·乐志十三》:“丹凤仪金奏,黄龙负宝图。”参见“河图”。⒊皇位
    • 8.
      巫山神女释义:相传 赤帝 之女名 姚姬,未嫁而卒,葬于 巫山 之阳,楚怀王 游 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 宋玉《高唐赋》序及 李善 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 9.
      朱灵释义:赤帝。南方之神。
    • 10.
      沛泽释义:⒈沼泽,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烧山林,破增藪,焚沛泽,逐禽兽。”《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还师滨海而东,大陷于沛泽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⒉指古代 沛邑 的大泽。传说为 汉高祖 斩白蛇之处。汉 班彪《王命论》:“唐 据火德,而 汉 绍之。始起 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 赤帝 之符。”唐 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鹿走 周 原,辅 秦 图而兴霸;蛇分 沛泽,翼 唐 运以基皇。”⒊盛大的恩泽。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
    • 11.
      火帝释义:⒈古代所谓五方天帝之一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司夏。⒉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 12.
      熛怒释义:⒈火盛貌。《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汉 郑玄 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 赤熛怒 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⒉引申为热盛。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⒊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声。”清 吴伟业《八风诗》之七:“飞廉 熛怒向人间,徐福 求仙恨未还。”⒋赤熛怒 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金 王琢《癸酉岁大热》诗:“手
    • 13.
      白帝子释义:传说 汉高祖 刘邦 为 赤帝 子,秦 统治者为 白帝 子。
    • 14.
      神母夜号释义:古代传说,汉高祖 酒醉,夜行泽中,见白蛇当道,斩之,乃有神母号哭曰:“赤帝 子杀吾 白帝 子。 ”见《史记·高祖本纪》。
    • 15.
      蒿蓬释义:⒈蒿和蓬。 泛指杂草。晋 陶潜《咏贫士》之六:“仲蔚 爱穷居,遶宅生蒿蓬。”明 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良田半作龟兆坼,秔稻日夕成蒿蓬。”清 顾炎武《劳山歌》:“古言 齐国 之富 临淄 次 即墨,何以满目皆蒿蓬。”⒉草野。《南史·梁武烈世子方等传》:“生在蒿蓬,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金 元好问《光武台》诗:“当年 赤帝 孙,提剑起蒿蓬。”清 孙枝蔚《旅兴》诗之三:“寓目增黽勉,慨焉念蒿蓬。”
    • 16.
      赤帝释义:⒈即炎帝神农氏。⒉指神农氏一系的帝王。⒊即祝融氏。后世以为火神。⒋“赤帝子”的简称。⒌见“赤熛怒”。
    • 17.
      赤氏释义:即赤帝。
    • 18.
      赤熛怒释义:古代谶纬家所谓五帝之一,南方之神,司夏天。亦称“赤帝”。
    • 19.
      赤符释义:⒈“赤伏符”的简称。 唐 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宋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明 何景明《郊观》诗:“日月藏金柜,龟龙秘赤符。”参见“赤伏符”。⒉汉 朝的符命。汉 为火德,火色赤,故称。北周 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韩信 当乎千里。”倪璠 注:“《史记》:刘季 为 沛公,旗帜皆赤。由所杀蛇 白帝 子,杀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汉 符命也。”⒊旧指
    • 20.
      迎夏释义:⒈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迎接夏季到来。⒉指每逢夏日。

赤帝(chi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赤帝是什么意思 赤帝读音 怎么读 赤帝,拼音是chì dì,赤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赤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