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莫高窟 莫高窟的意思
gāo

莫高窟

简体莫高窟
繁体
拼音mò gāo kū
注音ㄇㄛˋ ㄍㄠ ㄎㄨ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ò mù,(1) 不要。【组词】:莫哭。(2) 没有,无。【组词】: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 不,不能。【组词】: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 古同“漠”,广大。(5) 姓。 ◎ 古同“暮”。

gāo,(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组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2) 高度。【例句】:他身高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组词】:高级。高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组词】:高质量。高消费。高价。高档。高手。高能物理。(5) 声音响亮。【组词】:引吭高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组词】:高见。高就。高论。高寿。高堂。高徒。(7) 热烈、盛大。【组词】:高昂。兴高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组词】:崇高。清高。高风亮节。高尚。高雅。高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组词】:高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组词】:高锰酸钾。(11) 姓。

kū,(1) 洞穴。【组词】:石窟。狡兔三窟。窟窿。(2) 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组词】:匪窟。魔窟。

基本含义

指人的内心深处,意味着无法被他人触及的秘密或隐私。

莫高窟的意思

莫高窟 [mò gāo kū]

1. 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公元366年,北魏、北周、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总面积4.5万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身。还有绢画、刺绣等珍贵文物,数以万计。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语词典

莫高窟 [mò gāo kū]

⒈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内藏丰富文物,对我国佛教、文学、艺术贡献颇大。参见「敦煌石室」条。


莫高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千佛洞释义:即“莫高窟”
    • 2.
      复道释义:⒈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 復,通“复”。《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 雒阳 南宫,从復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復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殿屋復道周阁相属。”刘白羽《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⒉指水陆两路。復,通“复”。唐 皇甫冉《送顾萇往新安》诗:“由来山水客,復
    • 3.
      敦煌释义:⒈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肃省 敦煌县。西汉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 改为 敦煌镇,后复改郡。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贞观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⒉县名。在 甘肃省。西汉 置。十六国 前凉 建都于此,北周 改名 鸣沙县,隋 大业 初复名,唐 末废。清 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 中亚 和 欧洲 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 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
    • 4.
      敦煌石室释义: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皆有建造。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五代 的为最多。英 人 斯坦因、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
    • 5.
      敦煌石窟释义:中国著名石 窟。包括甘肃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通常指莫高窟。
    • 6.
      敦煌遗书释义: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莫高窟是什么意思 莫高窟读音 怎么读 莫高窟,拼音是mò gāo kū,莫高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莫高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