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隅 [xiàng yú]
1. 面对着角落,比喻孤立、孤独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
英[stand in a corner——be disappointed for lack of opportunity;]
向隅 引证解释
⒈ 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
引汉 刘向 《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后遂以比喻孤独失意或不得机遇而失望。 南朝 梁 徐悱 《赠内》诗:“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万物咸遂,各得其宜;臣独向隅,有以长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三日》:“买票时拥挤不堪,向隅者恐不免。”
⒉ 犹负隅。谓据险以抗。
引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并序》:“其子 智盛,袭爵继位,婴城向隅,忘我大义,事不获已,举而伐之。”
宋 王禹偁 《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汝独向隅自持,坚壁不可……以至隻轮匹马,兵尽矢穷,流涕谢於君亲,束手归於俘虏。”
国语词典
向隅 [xiàng yú]
⒈ 面向屋室的角落。比喻孤独失望、落寞寡欢。后亦比喻错过良机而失望。
引《文选·潘岳·笙赋》:「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以掩泪。」
《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嘿然,不复聊赖。」
例如:「欲购从速,以免向隅。」
向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加役流释义:唐 刑律名。谓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唐律疏议·名例·应议请减》:“加役流者,旧是死刑,武德 年中改为断趾。国家惟刑是恤,恩弘博爱,以刑者不可復属,死者务欲生之,情軫向隅,恩覃祝网,以 贞观 六年奉制改为加役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配隶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
- 2.
向隅而泣释义:面对墙角哭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形容得不到机会参加而失望。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 3.
国学生释义:古代国学的学生。 《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 4.
白毛女释义:五幕歌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是中国第一部在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歌剧。后也改编为芭蕾舞剧、弦乐四重奏曲、交响组曲等。
- 5.
相喣沫释义:同“相濡以沫”。唐 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诗:“栖託难高卧,飢寒迫向隅,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 6.
趋隅释义:⒈向隅。 ⒉佛教指端坐静修。
向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加役流释义:唐 刑律名。谓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唐律疏议·名例·应议请减》:“加役流者,旧是死刑,武德 年中改为断趾。国家惟刑是恤,恩弘博爱,以刑者不可復属,死者务欲生之,情軫向隅,恩覃祝网,以 贞观 六年奉制改为加役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配隶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
- 2.
向隅而泣释义:面对墙角哭泣。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形容得不到机会参加而失望。后多用以形容因被冷落、抛弃而感到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 3.
国学生释义:古代国学的学生。 《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 4.
白毛女释义:五幕歌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是中国第一部在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歌剧。后也改编为芭蕾舞剧、弦乐四重奏曲、交响组曲等。
- 5.
相喣沫释义:同“相濡以沫”。唐 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诗:“栖託难高卧,飢寒迫向隅,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 6.
趋隅释义:⒈向隅。 ⒉佛教指端坐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