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苞桑 苞桑的意思
bāosāng

苞桑

简体苞桑
繁体
拼音bāo sāng
注音ㄅㄠ ㄙ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o,(1)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组词】:花苞。苞片。含苞待放。(2) 茂盛。【组词】:竹苞松茂。

sāng,(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组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2) 姓。

基本含义

比喻尚未开放、未得到普遍认可的事物。

苞桑的意思

苞桑 [bāo sāng]

1. 桑树之本。

2. 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3. 《易·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系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

5. 丛生的桑树。

苞桑 引证解释

⒈ 桑树之本。

《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孔颖达 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则牢固也。”
《南史·宋纪上·武帝》:“若乃草昧经纶,化融於岁计,扶危静乱,道固於苞桑。”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民心固结,国势自繫于苞桑矣。”

⒉ 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已临隧炭,几絶苞桑。”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九:“或覆餗而终焉,或苞桑而振者。”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除此三大衅,而国家苞桑之业,已在世世。”

⒊ 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

《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孔颖达 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繫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
《后汉书·吴汉盖延等传论》:“光武 审《黄石》,存苞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其意防盖已弘深。”
李贤 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惧,乃是繫於苞桑也。”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明皇 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 禄 儿。”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纪。”

⒋ 丛生的桑树。

《诗·唐风·鸨羽》:“肃肃鴇行,集于苞桑。”


国语词典

苞桑 [bāo sāng]

⒈ 桑树的根。比喻根深蒂固。

《易经·否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苞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包桑释义:⒈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验。”⒉比喻根基稳固。《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光武 审《黄石》,存包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李贤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宋 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谋臣异时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⒊比喻不牢固;倾危。唐 陆贽《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邦国之杌陧艰屯,绵绵联联,若包桑缀旒,幸而不殊者屡
    • 2.
      否桑释义:《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后因以“否桑”比喻命运。
    • 3.
      盘石桑苞释义: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安稳牢固。
    • 4.
      苞桑释义:⒈桑树之本。⒉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⒊《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孔颖达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繫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⒋丛生的桑树。
    • 5.
      隧炭释义:⒈填在深及地下水的隧道中的炭。《左传·昭公十七年》:“使 随 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⒉喻指黄泉之路。唐 欧阳行周《吊汉武帝文》:“已临隧炭,几絶苞桑。”

苞桑(baos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苞桑是什么意思 苞桑读音 怎么读 苞桑,拼音是bāo sāng,苞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苞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