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猛兽 猛兽的意思
měngshòu

猛兽

简体猛兽
繁体猛獸
拼音měng shòu
注音ㄇㄥˇ ㄕㄡˋ
结构AB式
词性名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ěng,(1) 气势大,力量大。【组词】:猛将。猛士。猛烈。勇猛。(2) 忽然,突然。【组词】:猛然。猛省(xǐng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3) 严厉。【组词】:宽以济猛。(4) 凶暴。【例句】:苛政猛于虎。猛禽。猛兽。猛戾。猛悍。(5)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组词】:猛犸。

shòu,(1) 哺乳动物的总称,一般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哺乳动物。【组词】:兽类。野兽。鸟兽。禽兽。兽医。(2) 喻野蛮,下流。【组词】:兽欲。兽行。人面兽心。

基本含义

指凶猛的野兽。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猛兽的意思

猛兽 [měng shòu]

1.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

[beast of prey;]

猛兽 引证解释

⒈ 指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

《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郑玄 注:“猛兽,虎豹熊羆之属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
金 元好问 《两山行记》:“守真 住山五十年,不省有为猛兽毒螫所伤害者。”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轮船像一头受伤后发怒的猛兽,一路嗥叫着直扑向这小小的石桥。”

⒉ 指猛虎。 唐 避 太祖 李虎 讳,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 璠 ﹞及 蓝关,为猛兽搏而食之。”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大明会典》:“自来称虎为兽,考《晋书》成於 唐 魏徵 等, 唐太宗 称制临之,以 太祖 名 虎,改称曰猛兽。”
《小五义》第六一回:“卢珍、丁大爷 都看见在山峰缺处,一隻斑斕猛兽,每遇要行走之时,把身子往后一坐,将尾巴乱搅,尾巴一动,自来的就有风起,不然怎么虎行有风呢?”


国语词典

猛兽 [měng shòu]

⒈ 凶猛的兽类。

《孟子·滕文公下》:「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汉武帝延和三年,西胡月支国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过比貍猫般大,拖一个黄尾儿。」


猛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禽兽释义:⒈鸟和兽。 ⒉比喻行为卑鄙恶劣的人:衣冠禽兽。

猛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駮释义:⒈兽名。亦省称“駮”。《尔雅·释畜》:“駮,如马,倨牙,食虎豹。”晋 左思《吴都赋》:“驀六駮,追飞生。”《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 华原 临州,忽有六駮食之,咸以化感所致。”⒉树木名。即梓榆。《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隰有六駮。”孔颖达 疏引 陆玑 疏:“駮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駮犖,遥视似駮马,故谓之駮马。”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六駮,山中有木,叶似豫章,皮多癣驳。”按,《晨风》之“六駮”毛 传以为兽名,但其下章云:“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皆以木名相配,当以 陆
    • 2.
      三害释义:晋 周处 少年时危害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周处传》:“处 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邪?’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 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 3.
      三虎释义:⒈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⒉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紘、王鼎、王绰三人。⒊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
    • 4.
      兕虎释义:⒈兕与虎。 泛指猛兽。⒉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 5.
      兽兕释义:泛指猛兽。
    • 6.
      兽圈释义:⒈苑囿内圏养野兽之处。《三辅黄图·苑囿》:“上林苑 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臺、犬臺、兽圈。”陈直 校证引《汉旧仪》:“上林苑 中广长三百里,置令丞左右尉,苑中养百兽。”《北史·魏纪一·明元帝》:“﹝ 永兴 ﹞四年春二月癸未,登兽圈,射猛兽。”⒉比喻四面受困。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匈奴 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7.
      冥氏释义:《周礼》官名。 掌攻除猛兽。
    • 8.
      刚豪释义:指猛兽。
    • 9.
      卢獦释义:佛教语。指地狱中用以惩治罪人的猛兽。
    • 10.
      后羿释义:中国神话人物。相传尧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长蛇为害。羿射去九日,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嫦娥为其妻。羿(yì)。
    • 11.
      咆哮释义:猛兽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腾轰鸣:咆哮如雷。大海在咆哮。哮(xiào)。
    • 12.
      哮阚释义:猛兽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 13.
      唐倪甲释义:唐倪甲应为“犭唐猊甲”,中华字海收录“犭唐”字,为上古猛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残唐演义》贯串全篇的一种防身铠甲,相传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贴身软甲,并非外面那件兽面吞头连环铠。
    • 14.
      唐夷释义: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
    • 15.
      嗜血释义:指猛兽贪于血食。形容人凶狠残暴:法西斯嗜血成性。
    • 16.
      坑谷释义:⒈沟壑溪谷。 晋 葛洪《抱朴子·登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託风云,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晦泣 颜 原 者,非十人五人也。”宋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⒉阬谷: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
    • 17.
      夷羿释义:⒈指 后羿。夏 代 有穷 之君,名 羿,因居 东夷,故称。太康 无道,夏 衰,羿 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后因溺于田猎,不修民事,为 寒浞 所杀。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南朝 陈 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自茫茫 禹 迹,赫赫 宗周,家灭 驪戎,国亡 夷羿。”⒉相传 羿 为 尧 时善射者。尧 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 受 尧 命,上射十日,下射封豨长蛇,为民除害。事见《淮南子·本经训》。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 倾地,夷羿 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谈也。”
    • 18.
      女娲释义:中国神话人物。 传说她是人类的始祖,曾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天的四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是古代神话中征服自然的女神形象。见《太平御览》和《淮南子》。娲(wā)。
    • 19.
      居牙释义:锯牙。指猛兽锋利的牙齿。
    • 20.
      平难释义:平除危难。《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 亮 出屯 汉中”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载 刘禅 诏:“昭烈皇帝 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昭宗 慰劳 克用,使与 茂贞 解仇以紓难,拜 克用‘忠正平难功臣’,封 晋王。”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毒蛇、猛兽之所盘据,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猛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駮释义:⒈兽名。亦省称“駮”。《尔雅·释畜》:“駮,如马,倨牙,食虎豹。”晋 左思《吴都赋》:“驀六駮,追飞生。”《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 华原 临州,忽有六駮食之,咸以化感所致。”⒉树木名。即梓榆。《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隰有六駮。”孔颖达 疏引 陆玑 疏:“駮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駮犖,遥视似駮马,故谓之駮马。”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六駮,山中有木,叶似豫章,皮多癣驳。”按,《晨风》之“六駮”毛 传以为兽名,但其下章云:“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皆以木名相配,当以 陆
    • 2.
      三害释义:晋 周处 少年时危害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周处传》:“处 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邪?’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 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 3.
      三虎释义:⒈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⒉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紘、王鼎、王绰三人。⒊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
    • 4.
      兕虎释义:⒈兕与虎。 泛指猛兽。⒉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 5.
      兽兕释义:泛指猛兽。
    • 6.
      兽圈释义:⒈苑囿内圏养野兽之处。《三辅黄图·苑囿》:“上林苑 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臺、犬臺、兽圈。”陈直 校证引《汉旧仪》:“上林苑 中广长三百里,置令丞左右尉,苑中养百兽。”《北史·魏纪一·明元帝》:“﹝ 永兴 ﹞四年春二月癸未,登兽圈,射猛兽。”⒉比喻四面受困。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匈奴 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7.
      冥氏释义:《周礼》官名。 掌攻除猛兽。
    • 8.
      刚豪释义:指猛兽。
    • 9.
      卢獦释义:佛教语。指地狱中用以惩治罪人的猛兽。
    • 10.
      后羿释义:中国神话人物。相传尧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长蛇为害。羿射去九日,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嫦娥为其妻。羿(yì)。
    • 11.
      咆哮释义:猛兽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腾轰鸣:咆哮如雷。大海在咆哮。哮(xiào)。
    • 12.
      哮阚释义:猛兽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 13.
      唐倪甲释义:唐倪甲应为“犭唐猊甲”,中华字海收录“犭唐”字,为上古猛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残唐演义》贯串全篇的一种防身铠甲,相传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贴身软甲,并非外面那件兽面吞头连环铠。
    • 14.
      唐夷释义: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
    • 15.
      嗜血释义:指猛兽贪于血食。形容人凶狠残暴:法西斯嗜血成性。
    • 16.
      坑谷释义:⒈沟壑溪谷。 晋 葛洪《抱朴子·登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託风云,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晦泣 颜 原 者,非十人五人也。”宋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⒉阬谷: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
    • 17.
      夷羿释义:⒈指 后羿。夏 代 有穷 之君,名 羿,因居 东夷,故称。太康 无道,夏 衰,羿 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后因溺于田猎,不修民事,为 寒浞 所杀。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南朝 陈 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自茫茫 禹 迹,赫赫 宗周,家灭 驪戎,国亡 夷羿。”⒉相传 羿 为 尧 时善射者。尧 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 受 尧 命,上射十日,下射封豨长蛇,为民除害。事见《淮南子·本经训》。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 倾地,夷羿 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谈也。”
    • 18.
      女娲释义:中国神话人物。 传说她是人类的始祖,曾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天的四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是古代神话中征服自然的女神形象。见《太平御览》和《淮南子》。娲(wā)。
    • 19.
      居牙释义:锯牙。指猛兽锋利的牙齿。
    • 20.
      平难释义:平除危难。《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 亮 出屯 汉中”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载 刘禅 诏:“昭烈皇帝 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昭宗 慰劳 克用,使与 茂贞 解仇以紓难,拜 克用‘忠正平难功臣’,封 晋王。”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毒蛇、猛兽之所盘据,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猛兽造句

1.铁路沿线的路霸,杀人抢劫,对百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

2.顽固的守旧派把新思想看作洪水猛兽一般。

3.冬天来了,风像个猛兽,在山谷中嘶吼!

4.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5.愤怒是猛兽,愤怒是恶魔,愤怒是炽热的火焰。

6.凶恶是一种利剑,凶恶是一种猛兽,凶恶是一种深渊。

7.生命是一个不辍网的劳蛛,即使知道,网不住星星和月亮,但依旧织网;生命是一只不羁的猛兽,即使身受重伤,也要站立着死去;生命是不倦的舞者,即使身戴镣铐,也要舞出生命的绚丽与悲壮。

8.烦恼像困在牢笼里的猛兽,在使用一切办法挣脱。

9.黄河是任性的,骄纵的,粗野的,简直像一头横冲直撞的饥饿的猛兽

10.河流看似平静,其实暗潮汹涌,平时看似温柔的水,也会变成猛兽般吓人,珍爱生命,慎防溺水。

11.一阵愤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

12.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13.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14.我们绝不能对那些像猛兽一样的杀人犯大慈大悲。

15.宗教反动势力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视同洪水猛兽,拼命加以诋毁。

16.内部思想不统一,造成的恶果比洪水猛兽还要厉害。

17.侵略军犹如洪水猛兽,席卷而来。

18.他的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

19.风吹得竹子飒飒做响,好像有蟒蛇或猛兽正在那里蠢蠢欲动似的。

猛兽(mengs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猛兽是什么意思 猛兽读音 怎么读 猛兽,拼音是měng shòu,猛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猛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