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浑脱 浑脱的意思
húntuō

浑脱

简体浑脱
繁体渾脫
拼音hún tuō
注音ㄏㄨㄣˊ ㄊㄨㄛ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ún,(1) 水不清,污浊。【组词】:浑水摸鱼。浑浊。(2)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组词】:浑人。浑话。浑蛋。浑浑噩噩。(3) 全,满。【组词】:浑身。浑然。(4) 天然的,淳朴的。【组词】:浑古。浑朴。浑厚。(5) 简直。【例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 姓。

tuō,(1) 离开,落掉。【组词】:脱产。脱发(fà)。脱节。脱离。脱落。脱贫(摆脱贫困)。脱稿(完成著作)。脱手。摆脱。挣脱。临阵逃脱。(2) 遗漏。【组词】:脱漏。脱误。脱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组词】:脱下。脱帽。脱氧。脱脂。脱胎换骨。(4) 倘若,或许。【组词】:脱有不测。(5) 轻慢。【例句】:脱略(放任,不拘束)。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脱(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粗鲁、不拘小节、不刻意装束的样子。

浑脱的意思

浑脱 [hún tuō]

1. 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如“人浑脱”等。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谓浑然天成,无人工痕迹。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

浑脱 引证解释

⒈ 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

宋 苏辙 《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访闻 河北道 顷岁为羊浑脱,动以千计。浑脱之用,必军行乏水,过渡无船,然后须之。”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
元 贡师泰 《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之二:“髯奴醉起倾浑脱,马湩香甜奈乐何!”
《元史·石抹按只传》:“叙州 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 按只 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北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遂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酒湩,谓之浑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其所丧亡又皆部中精鋭,则自尽杀其部中妇女老弱,轻骑以逃,道中遗浆浑脱及賸酪无算。”

⒉ 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如“人浑脱”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北兵攻城益急,砲飞如雨,用‘人浑脱’,或半磨,或半碓,莫能当。”

⒊ 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赵公 长孙无忌 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天下慕之,其帽为‘ 赵公 浑脱’。”

⒋ 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 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
《旧唐书·郭山恽传》:“将作大匠 宗晋卿 舞‘浑脱’。”
《新唐书·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

⒌ 谓浑然天成,无人工痕迹。参阅HenrySerruys,Hun-t‘o:tulum,floatsandcontainersinMongoliaandCentralAsia(BSOAS,1981)、 张永言 《语源探索三列》三。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若由此进而不已,浑脱圆成,继两大家,真为盛矣。”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论诗绝句》:“《咏官柳》云:‘轻尘繫马处,落月有鸟啼。’可谓自然浑脱者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古今诗互有优劣》:“且诗虽刻划,终觉粘皮带骨,无浑脱之致。”


国语词典

浑脱 [hún tuō]

⒈ 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

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⒉ 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

《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⒊ 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

《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⒋ 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

《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
《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浑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孙大娘释义:唐 开元 间教坊的著名舞伎,善舞剑器浑脱。
    • 2.
      旋槃释义:杂技节目之一。 即转碟。演员手持几根细竿,各顶一个盘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鼓乐》:“乐有搭鼓,即腰鼓也……又有踏謡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跳丸、吐火、吞刀、旋槃、斤斗,悉属此部。”
    • 3.
      浑脱释义: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 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宋 苏辙《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访闻 河北道 顷岁为羊浑脱,动以千计。浑脱之用,必军行乏水,过渡无船,然后须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元 贡师泰《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之二:“髯奴醉起倾浑脱,马湩香甜奈乐何!”《元史·石抹按只传》:“叙州 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 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北人杀小
    • 4.
      浑脱囊释义:即浑脱。
    • 5.
      笑粲释义:发笑。语本《穀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范宁 注:“粲然,盛笑貌。”南唐 李煜《子夜歌》:“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少陵《<观公孙大孃弟子舞剑器行>序》云:‘观 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则知《剑器》《浑脱》皆舞名,后人误以‘剑器’为舞剑,而以‘浑脱’二字与‘瀏灕顿挫’并读,未免使人笑粲。”
    • 6.
      过索释义:渡河用之绳索。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凡出兵深入贼境,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未闻千里运木随军。”
    • 7.
      队舞释义:宋 代的宫廷舞。 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 回鹘 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綵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见《宋史·乐志十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阿英《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队舞’,‘细舞’
浑脱是什么意思 浑脱读音 怎么读 浑脱,拼音是hún tuō,浑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浑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