悃诚 [kǔn chéng]
1. 诚恳之心。
例陈见悃诚。——《汉书·王褒传》
英[sincere;]
悃诚 引证解释
⒈ 至诚;忠诚。
引汉 刘向 《九叹·愍命》:“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唐 白居易 《与陈给事书》:“伏愿俯察悃诚,不遗贱小。”
宋 陆游 《光宗册宝贺表》:“徒有悃诚,形於梦想。”
《明史·外国传六·浡泥》:“臣愿睹天日之表,少输悃诚。”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召而询求,俾尽悃诚。”
国语词典
悃诚 [kǔn chéng]
⒈ 诚恳。
引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谨献杂文二十首、诗一百首,伏愿俯察悃诚,不遗贱小,退公之暇,赐精鉴之一加焉,可与进也。」
悃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允俞释义:允准,允诺。 前蜀 杜光庭 《谢允上尊号表》:“果迴日月之光,俯降允俞之詔。” 宋 王禹偁 《乞归私第养疾表》:“伏望皇帝陛下,俯察衰残,更容假告……倘遂允俞,不胜恳愿。” 明 张居正 《进实录辞免加恩疏》:“伏望皇上,鉴臣悃诚,素无矫饰,收回成涣,特赐允俞。”
- 2.
居东释义:《书·金縢》:“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 疏:“郑玄 以为 武王 崩,周公 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 蔡 流言,即避居 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明 张居正《谢恩疏》:“恶被谗慝,直欲为有北之投;鉴此悃诚,固止其居东之请。”
- 3.
悃愚释义:犹悃诚。
- 4.
癏官释义:旷废职守;不称积。宋 王安石《陈奇太子中允致仕制》:“尔年尚强,而疾不至乎癏官。”宋 王安石《两府待罪表》:“内不能定国家之论,以协士民;外不能成疆埸之谋,以绥夷狄……癏官若此,即罪为宜。”宋 司马光《上太皇太后谢转正议大夫表》:“伏念臣自陪机政,无补圣猷,虽夙夜以自强,惟事功之匪立,每流年之是惜,加衰疾之所婴,敢以癏官,復当懋赏,是以歷陈故实,备述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