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疾 [fù jí]
1. 腹泻等肠胃病。
腹疾 引证解释
⒈ 腹泻等肠胃病。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河 鱼腹疾奈何?”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皇》:“燧人 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復腹疾。”
《南史·吴明彻传》:“明彻 令军中益修攻具,又遏 肥水 灌城,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
唐 李商隐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不去因寄》诗:“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国语词典
腹疾 [fù jí]
⒈ 腹泻的病。
引《左传·昭公元年》:「风淫末疾,雨淫腹疾。」
腹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淫释义:⒈谓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太过而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参见“六疾”。⒉中医名词。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乃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风、寒、暑、湿、燥、火。”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十四》:“人之生也不过数十年,天地之水火在人身用之经数十年,饮食益之,七情六淫沴之,始而壮,既而衰矣。”
- 2.
六疾释义:六种疾病:寒疾、热疾、末(四肢)疾、腹疾、惑疾、心疾。 《左传·昭公元年》:“淫生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后用以泛指各种疾病。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旧唐书·懿宗纪》:“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 无验,以至弥留。”清 唐孙华《题张汉昭小像》诗:“闻君妙方术,六疾应手瘳。”
- 3.
河鱼之疾释义: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 4.
河鱼腹疾释义: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 5.
羊破菜园释义:平时常吃蔬菜,偶然猛食羊肉,好像被羊踏破肚皮一样。 比喻偶贪荤食而致腹疾。
- 6.
肿泄释义:病名。 腹泻及手足浮肿。《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吴明彻 攻 寿阳,堰 肥水 以灌城,城中多病肿泄,死者什六七。”按,《陈书·吴明彻传》作“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
- 7.
腹疾释义:腹泻等肠胃病。《左传·宣公十二年》:“河 鱼腹疾奈何?”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皇》:“燧人 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復腹疾。”《南史·吴明彻传》:“明彻 令军中益修攻具,又遏 肥水 灌城,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唐 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不去因寄》诗:“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 8.
触暑释义:⒈冒着暑热。晋 葛洪《抱朴子·交际》:“冒寒触暑,以走权门。”清 姚世钰《吴兴太守行》:“是时三伏热,触暑如遭烹。”⒉中暑。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十神人》:“时先君子年六十四,偶触暑,腹疾大作,医药罔效。”
- 9.
赤章释义:道书有《赤松子章历》,载“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其卷二引《太真科》曰:“诸疾病,先上首状章;不愈,即上解考章;不愈,上解先亡罪謫章;不愈,上迁达章;若沉沉,上却杀收注鬼章;若顿困,上解祸恶大章。 ”赤章,即《赤松子章历》,后因以借指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梁书·沉约传》:“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宋 刘克庄《鹧鸪天·腹疾困睡》词:“前度看花白髮郎,平生痼疾是清狂。幸然无事污青史,省得教人奏赤章。”《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丙子,命宗师 张留孙 即行宫作醮事,奏赤章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