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学塾 学塾的意思
xuéshú

学塾

简体学塾
繁体學塾
拼音xué shú
注音ㄒㄩㄝˊ ㄕ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shú,(1)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组词】:塾师。家塾。私塾。(2) 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基本含义

学塾是指古代的学校,也可以指现代的培训机构。

学塾的意思

学塾 [xué shú]

1. 私塾。

学塾 引证解释

⒈ 私塾。

《镜花缘》第十六回:“只见有一家门首贴著一张红纸,写著‘女学塾’三个大字。”
王统照 《号声·沉船》:“因为他家当富裕的时候,他正在邻村的学塾中读书。”


国语词典

学塾 [xué shú]

⒈ 旧时学校称为「学塾」。

学校 书院 私塾


学塾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学校释义: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
    • 2.
      书院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
    • 3.
      私塾释义:中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及四书、五经等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学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学释义:⒈古代地方学校,与“国学”相别。 周 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於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於少学。”《礼记·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於庠门之外” 汉 郑玄 注:“庠,乡学也。”《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 曰校, 殷 曰序, 周 曰庠” 宋 朱熹 集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⒉指乡村学塾。《二刻拍案惊奇
    • 2.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3.
      南北宅释义:宋 代皇室子弟的学塾,有南北两处,故称。
    • 4.
      宗塾释义:教育宗室子弟的学塾。
    • 5.
      训塾释义:训蒙的学塾。
    • 6.
      训蒙师释义:旧称学塾的启蒙老师。也叫塾师。明 李贽《豫约·感慨平生》:“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其对面有楼翼然,一年少女子适俯窗下窥,训蒙师仰首见之。”
    • 7.
      邨塾释义:旧时乡村的学塾。

学塾(xue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学塾是什么意思 学塾读音 怎么读 学塾,拼音是xué shú,学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学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