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 [lǎ ma jiào]
1. 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又作“剌麻教”
英[lamaism;]
喇嘛教 引证解释
⒈ 佛教的一支。主要传布于我国藏族、蒙族等地区。主要教派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
引清 王韬 《各国教门说》:“印度 佛教分而为三……一曰喇嘛教,即 西藏 之黄教也。”
国语词典
喇嘛教 [lǎ ma jiào]
⒈ 西藏佛教的别称。参见「西藏佛教」条。
喇嘛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剌马释义:藏语的译音。 或译为“剌麻”、“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 2.
剌麻释义: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马”、“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剌麻者,华言‘无上’也。”
- 3.
召庙释义: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
- 4.
呼毕勒罕释义:亦作“呼必勒罕”。 蒙语xubilgan音译。意为转世或化身。指喇嘛教中活佛转世再生,亦指活佛传位的制度。
- 5.
噶举派释义:喇嘛教派之一。 “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 西藏 僧人 玛尔巴 创立。一传 弥拉惹巴,再传 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 元 明 两朝册封,相继执掌 西藏 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 墨竹工卡 的 止贡寺、四川 德格 的 八邦寺 等。
- 6.
噶当派释义:喇嘛教派之一。 “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 西藏 僧人 仲敦巴 创立。宋 嘉祐 元年(1056年),仲敦巴 建 热振寺 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 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 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 7.
密教释义: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唐 独孤及《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
- 8.
政教合一释义: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古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君主同时亦是该国国教教主,欧洲 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教皇直接掌握政权,这些国家实行的即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我国 西藏,从十七世纪中叶到解放前也曾存在受中央政权册封的喇嘛教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
- 9.
本教释义:⒈谓农事。⒉根本性的教育。⒊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吐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八世纪后势力逐渐衰微。在与佛教的长期相互斗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逐渐形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藏语称“本波”。也叫“钵教”、“笨教”,俗称“黑教”。
- 10.
熬茶释义:⒈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⒉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
- 11.
班禅额尔德尼释义:西藏 喇嘛教黄教中主持 扎布伦寺 及 后藏 事务的教主封号,意为“大学者”。 在黄教两大活佛系统中仅次于达赖。清 顺治 二年 和硕特蒙古固始汗 尊 罗桑却吉坚赞 为班禅,康熙 五十二年援达赖例,立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清史稿·藩部传八·西藏》:“﹝ 康熙 ﹞五十二年,詔以班禪(五世)为人安静,精通经典,勤修贡职,封为班禪额尔德尼。”
- 12.
番寺释义:喇嘛教的寺庙。
- 13.
白教释义:喇嘛教噶举派的俗称。
- 14.
神佛释义:⒈神和佛。⒉指喇嘛教中的活佛。
- 15.
胡土克图释义:蒙古语xutugtu的译音。 意为有寿者。清 王朝授于 藏族 及 蒙古族 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也称呼图克图。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雍正 元年,哲卜尊丹巴 胡土克图自 喀尔喀 部来朝,卒於京师,年九十矣。”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其大剌麻学道能转世者,则达赖、班禪印证之,得为胡土克图,分掌教化,犹 华 言再来人,《明史》所谓尚师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二:“‘胡土克图’一作‘呼图克图’。”参见“呼图克图”。
- 16.
藏传佛教释义:流行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的佛教。 是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之后,结合当地固有的宗教成分和人文地理环境逐渐形成的,又经藏族地区传播到蒙古、不丹等地。俗称喇嘛教。
- 17.
跳布札释义:喇嘛教习俗,在宗教节日里喇嘛装扮成神佛魔鬼等,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除邪气。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札,藏语恶鬼。
- 18.
达赖喇嘛释义:达赖,蒙语dalai的音译,意为大海喇嘛,藏语blama的音译,意为上师达赖喇嘛意为德行科研成果象大海一样的上师,是西藏喇嘛教格鲁派的活佛。
- 19.
避暑山庄释义:也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苑囿。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庄占地面积约为560公顷,围以虎皮石宫墙,内有宫殿、亭榭、湖泉、山林,风景秀丽、气势雄浑。原是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几代皇帝避暑的地方。山庄外东、北两侧环列建有象征民族和合的喇嘛教寺庙建筑11座,俗称外八庙。承德避暑山庄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向公众开放。
- 20.
部系释义:门派,派系。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漫谈·中国佛教的宗派》:“现在 西藏 所行的密宗和 唐 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 藏 密和喇嘛教,而称 唐 代 长安 的密教为 唐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