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玉簪 玉簪的意思
zān

玉簪

简体玉簪
繁体
拼音yù zān
注音ㄩˋ ㄗ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组词】: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组词】: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 姓。

zān,(1)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组词】:簪子。金簪。玉簪。簪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簪绅。(2) 插,戴。【组词】:簪戴。簪菊。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簪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基本含义

指珍贵的饰品或美好的事物。

玉簪的意思

玉簪 [yù zān]

1. 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

[jade hairpin;]

玉簪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玉篸”。

⒉ 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

《韩非子·内储说上》:“周 主亡玉簪,令吏求之。”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 过 李夫人 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 李爱山 《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

⒊ 借指美人。

清 陈维崧 《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⒋ 比喻山峰。

语出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 范成大 《赠赵廉州》诗:“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⒌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宋 陆游 《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 太湖 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国语词典

玉簪 [yù zān]

⒈ 首饰,玉制的发簪。

南朝梁·刘孝威〈妾薄命〉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

⒉ 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属,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约一公尺。叶大,呈绿色,卵形。六、七月开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头,有香味。其叶可治蛇伤,花可治喉痛。


玉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宝辇释义:旧时皇帝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徽宗 南幸还京,服栗玉并桃冠、白玉簪、赭红羽衣,乘七宝輦。”《宋史·舆服志一》:“又有七宝輦,隆兴 二年,为 德寿宫 所製也。高五十一寸,阔二十七寸,深三十六寸。比附大輦、平輦制度为之。上施顶轮、耀叶、角龙、顶龙、滴子、鐸子、结穗毬。下施梅红丝裙网,加缀七宝。中设香木御座,引手为转身龙,靠背为龙首,靠枰子织以红黄藤。舁以长竿……,竿为螭首,金涂银饰焉。”
    • 2.
      五十三参释义:佛教传说,善财童子 受 文殊菩萨 指点,南行五十三处,参访名师,听受佛法,终成正果。见《华严经·入法界品》。元 汤式《嘲妓名佛奴》曲:“苫倈呵四十八愿叮嚀咒誓,巴鏝呵五十三参容颜变改。”明 高濂《玉簪记·闹会》:“这壁厢是什么菩萨?这是五十三参形容改。”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吉羊解脱 文殊童,著我五十三参中。”
    • 3.
      仙山释义:⒈仙人居住的山。唐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⒉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明 高濂《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仙山楼阁”。
    • 4.
      冰魂释义:⒈形容梅、莲等花清白纯净的品质。宋 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罗浮山 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宋 唐珏《水龙吟·白莲》词:“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⒉借指梅花。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词:“閒门客裡,嘆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
    • 5.
      岁君释义:即太岁之神。古人以为冲犯它是不吉利的。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一折:“莫不我成亲的时分,下车来衝着岁君。”明 高濂《玉簪记·耽思》:“争奈目下红鸞天喜星照命,又兼日犯岁君,灾殃必重,须得禳解方好。”《水浒传》第六一回:“但今年时犯岁君,正交恶限。”《西游记》第九回:“寅辰己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参见“太岁”。
    • 6.
      崩陷释义:倒塌陷落。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玉簪》:“韩城县 相传有 郭汾阳 墓,实非是。墓石往往崩陷,出金玉之属。”林伯渠《在首都庆祝十月革命四十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们原来赖以生存的,原来被当作巩固后方的殖民地,现在,正一大片、一大片地崩陷下去,变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前线。”
    • 7.
      巴牋释义:蜀 地产的一种优质纸。唐 杜甫《寄高使君岑长史》诗:“荆 玉簪头冷,巴 牋染翰光。”仇兆鳌 注:“《纸谱》:蜀 牋纸,尽用 蔡伦 法,有玉版、贡餘、经屑、表光之名。”唐 李商隐《宫中曲》:“巴 牋两三幅,满写承恩字。”
    • 8.
      托鉢释义:⒈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要·雪峰义存禅师》:“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么处去?”《续传灯录·惟正禅师》:“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鉢。”明 陈贞慧《书癸巳毘陵事》:“其时有 澹上人,从 匡庐 来,肩瓢笠,日托钵於市。”⒉泛谓贫困求人。清 张鹿徵《与程端伯先生书》:“邇来落魄无似,托鉢 东牟。”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以博升斗,不犹愈於托鉢同人,受守钱虏之轻薄乎?”《
    • 9.
      托钵释义:⒈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要·雪峰义存禅师》:“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么处去?”《续传灯录·惟正禅师》:“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鉢。”明 陈贞慧《书癸巳毘陵事》:“其时有 澹上人,从 匡庐 来,肩瓢笠,日托钵於市。”⒉泛谓贫困求人。清 张鹿徵《与程端伯先生书》:“邇来落魄无似,托鉢 东牟。”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以博升斗,不犹愈於托鉢同人,受守钱虏之轻薄乎?”《
    • 10.
      掠袭释义:⒈剽窃抄袭。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荪楼<宪法大纲刍议>》:“至于宪法之重,则更不能专事掠袭,盖本根之制,万法由之故也。”⒉犹飘拂。许地山《萤灯》:“玉簪和晚香玉底香气不时掠袭过来,更帮助了他们相爱底情。”
    • 11.
      新篁释义:新生之竹。亦指新笋。唐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诗之三:“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叶葱奇 注引《笋谱》:“笋,一名新篁。”宋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霜筠亭》:“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岁寒姿。”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真个可爱可爱,只少四个丈夫,同赏新篁池阁。”
    • 12.
      暖帽释义:⒈冬天所戴的帽子。宋 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⒉清 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顺治 ﹞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 13.
      樟亭释义:古地名。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为观潮胜地。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挥手 杭越 间,樟亭 望潮还。”明 高濂《玉簪记·命试》:“樟亭 风露不惯游,河桥车马当先后。”
    • 14.
      比象释义:⒈亦作“比像”。 比拟象征。《左传·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杜预 注:“车服器械之有五色,皆以比象天地四方,以示器物不虚设。”《国语·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文章比象。”韦昭 注:“比象,比文以象山龙华虫之属也。”汉 张衡《西京赋》:“思比象於紫微,恨 阿房 之不可庐。”⒉指譬喻、比拟。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冰筯》:“﹝帝﹞问妃子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答曰:‘妾所玩者,冰筯(指冰条)也。’帝谓左右曰:‘妃子聪惠,比象可爱也!’”明 袁宏道《瓶史·使令》:“丁香瘦,玉簪寒,秋
    • 15.
      浄土释义:佛教语。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一名佛土。多指西方 阿弥陀佛 净土。南朝 宋 谢灵运《净土咏》:“浄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唐 白居易《画西方帧记》:“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浄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禪机玄妙,法流浄土,一似莲开朵朵。”
    • 16.
      渺漫释义:⒈广远;幽长。 唐 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唐 高适《东征赋》:“连山鬱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明 高濂《玉簪记·会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萝捫壁,直上层峦。”⒉模糊;虚幻。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⒊稀少;消失。唐 唐彦谦《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
    • 17.
      潘安释义:晋 潘岳。 岳 字 安仁,故省称“潘安”。潘安 貌美,故诗文中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唐 元稹《赋得九月尽》:“潘安 过今夕,休咏赋中愁。”明 高濂《玉簪记·重效》:“国士 潘安,贤门 孟光,芳姿玉立珪璋。”《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到了那个探花,説甚么 潘安 般貌,子建 般才。”《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难道真个嫌我丑陋……一定要选个 陈平、潘安 不成?”《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多半因为吃了我应分的母奶,他才长成这般 宋玉 之容、潘安 之貌呢。”
    • 18.
      玉搔头释义:玉簪。
    • 19.
      玉篸释义:见“玉簪”。
    • 20.
      琼簪释义:玉簪。

玉簪(yuz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玉簪是什么意思 玉簪读音 怎么读 玉簪,拼音是yù zān,玉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玉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