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见 [yè jiàn]
1.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先投名刺而后进见。
例知县谒见之后,说了几句闲话。——《十二楼》
英[call on a superior or an old person;]
谒见 引证解释
⒈ 通名刺进见。后泛指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还,上书言军事,謁见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故事,丞相方食,百寮无敢謁见者。”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一:“﹝ 彭家珍 ﹞装着 良弼 的一个好友前去谒见。”
国语词典
谒见 [yè jiàn]
⒈ 通名刺进见。多对尊长而言。
引《后汉书·卷四四·张禹传》:「况为郡吏,谒见光武。」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玄德亲自谒见,请问其故。」
谒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尉的女儿释义:长篇小说。 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 2.
上行手本释义:指 明 清 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
- 3.
不拜释义:⒈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 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⒉不接受任命。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宋 洪迈《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 4.
伏谒释义: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 5.
候谒释义:等候谒见。
- 6.
入朝释义:⒈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⒉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 7.
入见释义:入宫进见;入朝谒见。
- 8.
入贽释义:携带礼品入朝谒见。
- 9.
公谒释义:在公众之前谒见。 《后汉书·种拂传》:“时 南阳 郡吏好因休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拂 出逢之,必下车公謁,以愧其心。”
- 10.
内引释义:到内殿谒见皇帝。 因须由有关官员引领,故称“内引”。
- 11.
参奉释义:⒈犹参与。 ⒉参拜,谒见。
- 12.
参诣释义:犹谒见。
- 13.
呈见释义:⒈谓举荐而使谒见。 ⒉呈现。
- 14.
呈面释义:犹进见,谒见。
- 15.
声诺释义:⒈亦作“声喏”。出声应答。⒉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 16.
女贽释义:古时女子谒见人时所送的礼物。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 17.
宾谒释义:亦作“賔謁”。谓以敬宾之礼谒见。
- 18.
常参释义:⒈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⒉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⒊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 19.
庆谒释义:拜贺谒见。
- 20.
庭会释义:犹朝会。谒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