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度 [huà dù]
1. 佛教谓感化救度众生,使达乐土。泛指教化人,使之从善。
化度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感化救度众生,使达乐土。
引《传法正宗纪》卷三:“此子乃昔 婆罗王 佛也,欲有所化度,故示生王家。”
唐 薛戎 《游烂柯山》诗:“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难量。”
唐 拾得 《诗》之六:“恐沉黑暗阬,示仪垂化度。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
⒉ 泛指教化人,使之从善。
引《白雪遗音·八角鼓·诗词歌赋》:“孔夫子,週游列国,把愚人化度。若非仁义礼智信,焉有七十二贤徒。”
国语词典
化度 [huà dù]
⒈ 教化众生,使渡越脱离苦海。
引唐·薛戎〈游烂柯山〉诗四首之二:「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难量。」
化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低酯果胶释义:指酯化度低于50%的果胶。
- 2.
修忍五想释义:据菩萨善戒经卷五载,忍,安忍之义,即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
- 3.
八相释义:⒈指唐玄宗的八宰相: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紘、杜暹、韩休、张九龄。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开元八相》。⒉佛教语。谓如来为化度众生,以成道为中心而示现的由生至灭的八个阶段,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灭。见《起信论》。
- 4.
化人释义:⒈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张湛 注:“化幻人也。”清 赵翼《<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⒉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⒊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 时,文殊、目连 来化,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宋 苏轼《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
- 5.
化土释义:佛家指三佛土之一的变化土。即佛为化度众生所化现的国土,亦即佛变化身所居之土。
- 6.
化度寺碑释义:全称“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 唐 李伯药 撰,欧阳询 书,贞观 五年刻。原石 宋 已断缺,敦煌 石室曾发现 宋 以前拓本。此碑书法醇古,丰腴悦泽,笔力雄浑,法度严整。清 翁方纲 对此碑评价极高,认为《化度寺碑》胜于《九成宫碑》,为 欧阳询 著名的代表作品。
- 7.
千手千眼观音释义: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宋 曾慥《高斋漫录》:“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中途至於僧寺,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公题长韵於壁。”亦省作“千手观音”。
- 8.
卤水释义:⒈也叫苦卤、盐卤。一般指由海水等咸水制盐时所残留的母液。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供制豆腐等使用。食盐潮解后所成的卤水也叫盐卤。⒉矿化度大于50克/升的地下水。用以提取某些化工原料(如食盐、硼、溴、碘等)。
- 9.
淡水释义:含盐分极少(总矿 化度小于1克/升)的水。占地球总水量不足3%,其中70%左右以固态冰形式分布在极地和高山。
- 10.
神通游戏释义:谓佛菩萨以神通化度众生如游戏然。
- 11.
讲化释义:讲说化度。
- 12.
醴泉铭释义:即 唐 魏徵《九成宫醴泉碑铭》。唐 贞观 六年,太宗 避暑 陕西 麟游 九成宫,得泉而甘,因更名 醴泉,敕 魏徵 撰铭。后经书法家 欧阳询 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 唐 楷第一。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康熙 丁酉、戊戌之间,各种楷书俱有翻刻。如《乐毅论》,可谓无憾;《化度碑》、《仙檀记》亦庶几;惟《醴泉铭》竟为流毒,形僻而易似,则相称而为 欧 字,可入上选,究未尝一笔似也。”参见“九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