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役 [gōng yì]
1. 旧时给机关、学校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工役 引证解释
⒈ 土木工程。
引《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工役不輟,侈靡日崇,帑藏日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裴度 从容言曰:‘国家本设两都,以备巡幸……陛下倘欲行幸,宜命有司岁月间徐加全葺,然后可往。’上曰:‘从来言事者,皆云不当往,如卿所言,不往亦可。’遂罢工役。”
清 梅曾亮 《栗恭勤公传》:“是后每有工役,或甎加碎石及秸埽,用大减,数年内省官银百三十餘万。”
⒉ 从事土木工程的人。
引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作室者,卜里閈,量基址,程材用,庀工役。”
⒊ 旧日给机关、学校等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引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第二宿舍的工役来接电话,等了半晌才说, 王侃 不在宿舍里面。”
国语词典
工役 [gōng yì]
⒈ 土木建筑的事务。
引《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卫觊传》:「工役不辍,侈靡日崇。」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新集流民,充当工役者甚多。」
⒉ 旧称机关里的工友。
工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串合释义:⒈拼凑在一起。明 李贽《四书评·孟子》:“后二节便是前一节注脚,勿串合,串合反失本来血脉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⒉串通;配合。清 林则徐《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乃十餘年来,无不会写单之银铺……无不串合快艇之行丁工役。”《天雨花》第二五回:“你既道他情愿改嫁,何不官官冕冕送下船来,却诡言他母亲病重,哄骗出门,又嘱我家人互相串合。”
- 2.
团行释义:宋 代行会组织。为便于官府敛派和防止同业竞争而立。宋 吴自牧《梦粱录·团行》:“市肆谓之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
- 3.
巡功释义:⒈天子巡视各地,检查政绩。 《左传·昭公五年》:“小有述职,大有巡功。”陆德明 释文:“巡功,巡所守之功绩。”⒉亦作“巡工”。巡视工役。《左传·宣公二年》:“宋 城,华元 为植,巡功。”孔颖达 疏:“巡功,谓巡城检作功也。”清 唐孙华《开河行》:“更遭官长日巡工,箠挞疲民恣訶怒。”
- 4.
工饩释义:工役的薪给。
- 5.
役作释义:⒈工役劳作。 ⒉役使劳作。
- 6.
役要释义:记录工役姓名人数的簿册。
- 7.
徭力释义:工役劳力。
- 8.
护役释义:监领工役。
- 9.
材用释义:⒈指器材。《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士弥牟 ﹞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以令役於诸侯。”清 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后》:“作室者,卜里閈,量基址,程材用,庀工役,区堂廡房奥墙厠,一一营之意中,而后翼然有室之观。”⒉犹才能。《晋书·孟观传》:“以 观 沉毅,有文武材用,乃启 观 讨之。”北周 庾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材用,无多作述。”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諳 岭 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 10.
武卫释义:⒈谓以武力藩卫。 《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 传:“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汉书·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⒉军制名。汉 末 曹操 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 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 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 因 隋 制。宋 沿其制。元 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 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 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王莽 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
- 11.
监董释义:犹监督。《新唐书·裴延龄传》:“又度支出纳,与太府交相关制,出物旬计,见物月计,符按覆覈,有御史以监董之,则财用不得回隐。”明 张居正《重修海会寺碑文》:“遂以年月日始事,命□□监董其工役,於中为殿三,皆三楹。”
- 12.
盘脚释义:⒈旧谓搬运工役的工资。 ⒉犹盘腿。
- 13.
程工释义:督察工役。
- 14.
程役释义:⒈工程劳役。⒉监督工役。
- 15.
肩挑释义:本为挑担,亦借指工役。
- 16.
茶夫释义:旧称供茶水、打杂差的工役。
- 17.
衢关释义:犹关市。 宋 吴自牧《梦粱录·六部》:“工部谓之冬官,掌工役程式,及天下屯田、文武官职田、京都衢关苑圃、山泽草木、畋猎渔捕、运漕碾磑之事。”
- 18.
顾券释义:旧时指临时雇佣的工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