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 [gōng yí]
1. 官家的礼仪。
3. 复姓。周代鲁国有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 引证解释
⒈ 官家的礼仪。
引《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陈蕃 为光禄勋, 滂 执公仪诣 蕃,蕃 不止之, 滂 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⒉ 复姓。 周 代 鲁国 有 公仪休。见《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仪之操释义:公仪休 的节操。
- 2.
公仪姓释义:公仪,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注引《礼记·郑玄注》云:“鲁之同姓。”郑樵将其归入“以鲁人字为氏”之列。
- 3.
公仪退食释义:见“公仪之操”。
- 4.
园夫释义:园丁。 《汉书·董仲舒传》:“故 公仪子 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於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虖!’”宋 王安石《甘棠梨》诗:“园夫盛採摘,市买争包裹。”
- 5.
引遇释义:犹礼遇。 《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十五年,行幸 琅邪,引遇如三公仪。”
- 6.
渴贤释义:迫切地慕求贤才。语本《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伋 亦愿在下风。”唐 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入幕诸彦集,渴贤高选宜。”
- 7.
烨烨释义:⒈明亮;灿烂;鲜明。唐 卢纶《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清 朱之瑜《谢木下贞干启》:“胸罗燁燁之文彩,自成表表之词章。”《诗刊》1978年第5期:“夜晚,十团火焰烨烨,将满天墨黑染出一幅银帘。”⒉灼热貌;显赫貌。汉 王粲《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宋 司马光《答谢公仪书》:“某官以英伟之才,负天下燁燁之望。”宋 丁谓《大蒐赋》:“律戎索以济济,飭军威而燁燁。”
- 8.
翰长释义:对翰林前辈的敬称。唐 卢肇《喜杨舍人入翰林》诗:“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嘉祐 二年,余与端明 韩子华、翰长 王禹玉、侍读 范景仁、龙图 梅公仪 同知礼部贡举。”《宋书·张洎传》:“洎 博述经史,多知典故……上赐诗褒美,有‘翰长老儒臣’之句。”
- 9.
退鱼释义:《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 者,鲁 博士也,以高弟为 鲁 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復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后因以“退鱼”、“退食”为拒贿典实。
- 10.
金銮释义:⒈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前蜀 毛文锡《柳含烟》词:“昨日金鑾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輭。”⒉见“金鑾殿”。⒊翰林学士的美称。唐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仲则金鑾之英,季则蓬山之选。”宋 梅尧臣《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鑾人物世无双。”《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⒋白居易 女儿的名字。后借指幼女。唐 白居易《金銮子晬日》诗:“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清 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
- 11.
闲情释义:⒈亦作“闲情”。闲散的心情。唐 皎然《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诗:“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宋 梅尧臣《和公仪龙图忆小鹤》:“闲情且与稻粱饱,寄语休将鸡鶩驱。”清 侯方域《管夫人画竹记》:“抑 文敏 夫妇借以写其‘彼黍离离’之感耶?何其有閒情而为此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 三仙姑 那里去了。”⒉指男女之情。唐昭宗《巫山一段云》词之二:“青鸟不来愁絶,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閒情恨不禁。”元 仇远《闲居十咏》之四:“鶯花韦曲旧时游,老去閒情已五休。
- 12.
饥渴释义:⒈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艾青《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⒉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伋 亦愿在下风。”清 李渔《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⒊
- 13.
高弟释义:⒈才优而品第高。《史记·礼书》:“自 子夏,门人之高弟也。”司马贞 索隐:“言 子夏 是 孔子 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⒉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宋 沉辽《彭城太尉诗序》:“余昔过道场,见 正公,正 乃 臻公 之高弟,而法师之曾孙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偶然有些困倦,便把书丢过一边,也学那圣门高弟隐几而卧。”⒊同“高第”。《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弟为 鲁 相。”《汉书·陈万年传》:“陈万年 字 幼公,沛郡 相 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 广陵 太守,以高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