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 [shù kǒu]
1. 用一种液体漱口腔及喉咙的行为。
例每天早晨用盐水漱口。
英[gargle; rinse out the mouth;]
漱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潄口”。含清水或其他液体洗荡口腔。
引《红楼梦》第二八回:“一时吃过饭, 宝玉 一则怕 贾母 惦记,二则也想着 黛玉,忙忙的要茶潄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赶忙洗脸漱口,一同吃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这一道早饭开后,老爷、太太、姨太太、三老爷才起来,才咳嗽,才吃水烟,才慢慢漱口,才慢慢洗脸,才慢慢吃茶。”
国语词典
漱口 [shù kǒu]
⒈ 用水洗涤口腔。
引《红楼梦·第一四回》:「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
漱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酳释义:古代宴饮礼节。 食毕进酒漱口谓之酳,有安食养乐之义。“三酳”即第三次进酒。
- 2.
化饭释义:⒈变饭为蜂,或一物变幻出他物。典出晋葛洪《神仙传·葛元》:“元方与客对食,食毕漱口,口中饭尽成大蜂数百头,飞行作声。良久张口,羣蜂还飞升入口中。⒉募化斋饭。
- 3.
口杯释义:喝水、漱口等用的杯子。
- 4.
含漱剂释义:含在嘴里的或漱口的药水,如重碳酸钠水、硼酸水、食盐水之类。多用来治疗口腔和喉部疾病。
- 5.
咽漱释义:漱液而咽之。漱,谓干漱口使分泌津液。
- 6.
大净释义:阿拉伯文ghusl的意译,原意为“洗浴”。同“小净”相对。伊斯兰教规定,凡教徒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冲洗周身(包括漱口和洗鼻孔),称为大净。此外,在主麻和节日礼拜时,一般也都作大净。未经大净,不得进行念经、礼拜、宰牲等活动。
- 7.
家活释义:⒈指日用器具物品。宋 陆游《食荠》诗之三:“风炉歙鉢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有我丈人丈母来到这里,要他女儿家去,他不肯也,将我家活都打碎了。”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柴米油盐酱醋茶,应用家活都有了。”《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两箇吃的热上来,把衣服脱了,见琴童儿收家活,便道:‘大官儿,到后边取些水来,俺每漱漱口。’”⒉犹家产,家业。宋 欧阳修《论不才官吏状》:“其人 西京 广有家活,而昬病之年,贪禄不止。”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谁想这脱空禪客僧瞒过,乾丢了铜
- 8.
小净释义:穆斯林净礼之一。即在参加一般礼拜前或有小秽(如流血、呕吐等)时履行,依次洗手、洗脸、洗肘、漱口、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和冲洗双足。参见“大净”。
- 9.
洗漱释义:洗脸漱口。
- 10.
浄面释义:亦作“净面”。 洗脸。《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妇人﹞与他烧汤浄面。”《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安老爷 依然安详镇静,在那里漱口浄面。”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她又要用一张比较洁白的葛巾用水绞来让我净面。”
- 11.
漱口释义:用一种液体漱口腔及喉咙的行为。
- 12.
漱洗释义:漱口洗脸。
- 13.
漱流释义:亦作“潄流”。 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
- 14.
漱盂释义:盛漱口水的器皿。
- 15.
漱盥释义:谓漱口盥洗。
- 16.
漱茶释义:用茶水漱口的意思。
- 17.
牙具释义:刷牙漱口的用具。
- 18.
盥手释义:洗手。 古人常以手洁表示敬重。《成具光明定意经》:“读是经时,先施清浄水,盥手漱口,常令清浄。”唐 陆龟蒙《引泉》诗:“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夫人盥手浄了,解开包揭起看时,是古老纸色。”清 黄景仁《暮归北山下》诗:“明朝脱经过,盥手陈江蘺。”
- 19.
盥漱释义:洗脸漱口:盥漱室。
- 20.
虚口释义:⒈用酒漱口。⒉不实之言。意谓虚誉。⒊犹空腹。⒋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