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沥酒 沥酒的意思
jiǔ

沥酒

简体沥酒
繁体瀝酒
拼音lì jiǔ
注音ㄌㄧˋ ㄐㄧ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例句】:沥血(滴血为誓,示必报之仇)。呕心沥血。(2) 滤,漉。【组词】:沥酒。(3) 液体的点滴。【组词】:余沥。沥液(喻文章、言论的精华)。

jiǔ, ◎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组词】:白酒。啤酒。料酒。鸡尾酒。茅台酒。酒浆。

基本含义

沥酒指的是将酒滴下,形容酒量非常少。

沥酒的意思

沥酒 [lì jiǔ]

1. 洒酒于地,表祝愿或起誓。

沥酒 引证解释

⒈ 洒酒于地,表祝愿或起誓。

唐 王建 《岁晚自感》诗:“沥酒愿从今日后,更逢三十度花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靖(李靖 )知 虬髯 成功,归告其妻,乃沥酒东南贺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释怨结姻》:“具白前所仇事,沥酒为誓,语酤儿曰:‘子识之,试用此警世间人。’”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田臾传》:“客大笑,掖 臾 起沥酒言曰:‘公休矣。’”


国语词典

沥酒 [lì jiǔ]

⒈ 洒酒于地,以祝愿或起誓。

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余庙中客。」
《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


沥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灼龟释义:古代用火烧灸龟甲,视其裂纹以测吉凶。《史记·龟策列传》:“灼龟观兆,变化无穷。”《东观汉记·田戎载记》:“戎 至期日,灼龟卜降,兆中坼,遂止不降。”宋 曾巩《阆州张侯庙记》:“今夫推策灼龟,审於梦寐,其为事至浅。”元 袁桷《过高邮湖》诗:“淮 南田父身龙钟,灼龟沥酒占丰年。”
    • 2.
      虬髯客释义: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 末人,姓 张 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 李靖、红拂,与 红拂 认为兄妹,因 李靖 得见 李世民(唐太宗),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 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 十年,南蛮 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杀其主自立。”靖 知 虬髯客 成事,归告 红拂,沥酒贺之。见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自惭不逮
    • 3.
      边报释义:亦作“邉报”。旧时边境地区向朝廷汇报情况的文书。《宋史·张浚传》:“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宋 赵昇《朝野类要·文书》:“边报,沿边州郡,列日具干事人探报平安事宜,实封申尚书省、枢密院。”明 冯梦龙《女丈夫·登楼沥酒》:“邉报急如火,将军令似雷。”《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适边报到京,南中洞蛮作乱。”
    • 4.
      送穷释义:旧时驱送穷鬼的一种习俗。 其时日多有不同:(1)以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唐 韩愈《送穷文》李翘 注:“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顓頊 高辛 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自尔相承送之。’”唐 姚合《晦日送穷》诗之一:“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2)以正月二十九日为送穷日。《岁时广记·月晦》引《图经》:“池阳 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3)以正月初六为送穷日。《岁时广记·人日》引 宋

沥酒(lij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沥酒是什么意思 沥酒读音 怎么读 沥酒,拼音是lì jiǔ,沥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沥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