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 [lóng mén]
1.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英[the east city gate of the capital of Chu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475-221 B.C.;]
龙门 引证解释
⒈ 即 禹门口。在 山西省 河津县 西北和 陕西省 韩城市 东北。 黄河 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
引《书·禹贡》:“导 河 积石,至于 龙门。”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河津 一名 龙门,大鱼集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 龙门。”
⒉ 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⒊ 指众望所归者。
引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虞山 钱牧斋 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
⒋ 科举试场的正门。
引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被关了一个多月,闷得慌了,开了龙门就跑的。”
⒌ 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
引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刘改之教授》:“﹝ 刘过 ﹞ 淳熙 甲午预秋荐,将赴省试。临岐眷恋不忍行,在道赋《水仙子》一词……二更后,一美女忽来前,执拍板曰:‘愿唱一曲劝酒。’即歌曰:‘别酒未斟心先醉,忽听 阳关 辞故里。扬鞭勒马到皇都,三题尽,当际会。稳跳龙门三级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⒍ 山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南。
引《汉书·沟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辟 伊闕。”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王公卿士送及 龙门,入 叶县,次 王乔 之祠。”
王琦 注:“《文章正宗》:‘ 龙门 在 河南 县。’《地志》曰:‘ 闕塞山,一名 伊闕,而俗名 龙门。’”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虎观秋。”
程穆衡 笺:“《闻见録》:谢希深、欧阳永叔 官 洛阳 时,同游 嵩山,自 潁阳 归,暮抵 龙门。”
⒎ 山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东北,又名 葱岭山,产好钟乳。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为 龙门。
引唐 杜甫 《龙门阁》诗:“清江 下 龙门,絶壁无尺土。”
钱谦益 笺注:“《元和郡国志》:龙门山,在 利州 绵谷县 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 《寰宇记》亦名 葱岭山。《梁州记》云: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为 龙门。”
⒏ 司马迁 出生于 龙门,故以“龙门”指代 司马迁。
引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信 生世等於 龙门,辞亲同於 河 洛。”
倪璠 注:“迁 生 龙门 ;太史公留滞 周南,病且卒,而子 迁 适反,见父子於 河 洛 之间。”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龙门 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明 徐渭 《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无限 龙门 蚕室泪,难偕书札报 任卿。”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若将这书做成 龙门 《史记》、 涑水 《通鑑》一般,岂不令看小説报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终卷吗?”
⒐ 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
引《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龙门,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一名 修门。’”
⒑ 泛指都门、国门。
引唐 王勃 《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
绍剧《龙虎斗》:“[ 赵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从 陈桥 兵变,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无不驯服,仅存 河东、西凉 未降,谅必不敢蠢动。今当大朝日期,内侍传旨,大开龙门。”
⒒ 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引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庆历 中, 河 决北都 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锡 亲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国语词典
龙门 [lóng mén]
⒈ 比喻声望高的人。
引《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⒉ 科举试场的正门。
引《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⒊ 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
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龙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世龙门释义: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2.
三后释义: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 传:“三后,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夏、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 注:“三后,虞、夏、商。”(4)指 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 凿龙门,辟 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
- 3.
举善释义:推荐德才兼优的人。《左传·文公三年》:“子桑 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后汉书·桓帝纪》:“禁姦举善,兴化之本。”唐 李颀《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举善必称最,持姦当去尤。”
- 4.
九寡释义:《文选·枚乘〈七发〉》:“龙门 之桐……使 琴挚 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张铣 注:“钩、珥皆寳也,隐、约皆琴上饰。取孤子寡妇之寳而用之,欲其声多悲声。九寡,九度寡也。”后以九寡代称悲哀的琴声。
- 5.
仆卒释义:仆隶差役。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神尧皇帝破龙门贼》:“将军,贵人也,某僕卒之贱,分不当逾。”
- 6.
仪饰释义: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 絶丑”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7.
伊阙释义: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晋 士鞅 会 成桓公,侵 郑,围 虫牢,报 伊闕 也,遂侵 衞。”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 又北入 伊闕。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春秋 之 闕塞 也。”唐 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丘陵对于 伊闕。”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辟 伊闕,析 底柱,破 碣石。”清 姚鼐
- 8.
余润释义:⒈指丰润的肌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启 与 郗嘉宾 书曰:‘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⒉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唐 温庭筠《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⒊无穷的润泽。唐 元稹《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
- 9.
佛窟释义: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龙门、云岗 等。《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 大阿罗汉 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郑振铎《西行书简·云岗》:“东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
- 10.
八节滩释义:⒈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唐 白居易《开龙门八节滩诗》序:“东都 龙门潭 之南,有 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⒉为险滩之称。宋 周紫芝《竹坡诗话》:“鲁直 诗曰:‘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 头上水船。’”金 元好问《寄英禅师》诗:“倾身营一饱,船上 八节滩。”
- 11.
农扈释义:亦作“农鳸”。古时各种农官的总称。语本《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后亦借指农事。唐 宋之问《龙门应制》诗:“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唐 陈子昂《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唐 李白《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 12.
凤影释义:梧桐树的阴影。以凤凰非梧桐不栖,故称。唐 李峤《桐》诗:“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唐 李频《题长孙桐树》诗:“一去龙门侧,千年凤影移。”
- 13.
凿龙释义:⒈开凿 龙门。 传说 大禹 治水,凿 龙门 以导流。唐 杜牧《洛阳长句》:“月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 龙 声。”⒉指 龙门山。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即 伊阙。唐 窦牟《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凿龙 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 14.
刨床释义:一种金属切削机床。用刨刀刨削工件,加工平面、沟、槽等。有牛头刨床(加工时刨刀作往复运动)和龙门刨床(加工时工件作往复运动)等。
- 15.
化化牋释义:指粗劣不洁只可供杂用的纸。宋 陶穀《清异录·文用》:“记余未冠时,游 龙门山 寺,欲留诗,求纸。僧以皱纸进。余题大字曰‘化化牋’,还之。僧惭惧躬揖,请其故,答曰:‘纸之麄恶,则供溷材,一化也;丐徒取诸圊厠,积之家,匠买别抄麩麪,店肆收苞果药,遂成此纸,二化也。故曰化化牋。备杂用,可也;载字画,不可也;举以与人,不可之甚也。’”
- 16.
化鱼释义:⒈“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⒉指如来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
- 17.
北溪释义:⒈在北的溪水。⒉特指河南龙门山北面的溪涧。
- 18.
卉裘释义:粗陋的皮衣。多指敝裘。明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中》:“龙门子 服一卉裘,十五年不更,绽裂则纫缀之。”
- 19.
华萼释义:⒈亦作“华蕚”。同“华鄂”。《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华蕚相光饰,嚶鸣悦同响。”吕延济 注:“华蕚,喻兄弟也。”唐 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见千条之緑杨,折一枝以相赠,则华萼情在,吾无恨焉。”宋 苏轼《赐皇弟大宁郡王佖生日礼物口宣》:“乃眷贤王,篤生兹日,本枝之庆,华萼相承,宜分廏库之良,以致乔松之寿。”参见“华鄂”。⒉指 唐玄宗 所建的 花萼楼。唐 元稹《连昌宫词》:“往来年少説 长安,玄武楼 成 华萼 废。”
- 20.
发人深省释义:也作发人深醒。启发人们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省(xǐng):思考,检查。
龙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世龙门释义: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2.
三后释义: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 传:“三后,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夏、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 注:“三后,虞、夏、商。”(4)指 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 凿龙门,辟 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
- 3.
举善释义:推荐德才兼优的人。《左传·文公三年》:“子桑 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后汉书·桓帝纪》:“禁姦举善,兴化之本。”唐 李颀《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举善必称最,持姦当去尤。”
- 4.
九寡释义:《文选·枚乘〈七发〉》:“龙门 之桐……使 琴挚 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张铣 注:“钩、珥皆寳也,隐、约皆琴上饰。取孤子寡妇之寳而用之,欲其声多悲声。九寡,九度寡也。”后以九寡代称悲哀的琴声。
- 5.
仆卒释义:仆隶差役。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神尧皇帝破龙门贼》:“将军,贵人也,某僕卒之贱,分不当逾。”
- 6.
仪饰释义: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 絶丑”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7.
伊阙释义: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晋 士鞅 会 成桓公,侵 郑,围 虫牢,报 伊闕 也,遂侵 衞。”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 又北入 伊闕。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春秋 之 闕塞 也。”唐 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丘陵对于 伊闕。”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辟 伊闕,析 底柱,破 碣石。”清 姚鼐
- 8.
余润释义:⒈指丰润的肌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启 与 郗嘉宾 书曰:‘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⒉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唐 温庭筠《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⒊无穷的润泽。唐 元稹《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
- 9.
佛窟释义: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龙门、云岗 等。《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 大阿罗汉 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郑振铎《西行书简·云岗》:“东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
- 10.
八节滩释义:⒈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唐 白居易《开龙门八节滩诗》序:“东都 龙门潭 之南,有 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⒉为险滩之称。宋 周紫芝《竹坡诗话》:“鲁直 诗曰:‘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 头上水船。’”金 元好问《寄英禅师》诗:“倾身营一饱,船上 八节滩。”
- 11.
农扈释义:亦作“农鳸”。古时各种农官的总称。语本《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后亦借指农事。唐 宋之问《龙门应制》诗:“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唐 陈子昂《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唐 李白《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 12.
凤影释义:梧桐树的阴影。以凤凰非梧桐不栖,故称。唐 李峤《桐》诗:“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唐 李频《题长孙桐树》诗:“一去龙门侧,千年凤影移。”
- 13.
凿龙释义:⒈开凿 龙门。 传说 大禹 治水,凿 龙门 以导流。唐 杜牧《洛阳长句》:“月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 龙 声。”⒉指 龙门山。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即 伊阙。唐 窦牟《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凿龙 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 14.
刨床释义:一种金属切削机床。用刨刀刨削工件,加工平面、沟、槽等。有牛头刨床(加工时刨刀作往复运动)和龙门刨床(加工时工件作往复运动)等。
- 15.
化化牋释义:指粗劣不洁只可供杂用的纸。宋 陶穀《清异录·文用》:“记余未冠时,游 龙门山 寺,欲留诗,求纸。僧以皱纸进。余题大字曰‘化化牋’,还之。僧惭惧躬揖,请其故,答曰:‘纸之麄恶,则供溷材,一化也;丐徒取诸圊厠,积之家,匠买别抄麩麪,店肆收苞果药,遂成此纸,二化也。故曰化化牋。备杂用,可也;载字画,不可也;举以与人,不可之甚也。’”
- 16.
化鱼释义:⒈“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⒉指如来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
- 17.
北溪释义:⒈在北的溪水。⒉特指河南龙门山北面的溪涧。
- 18.
卉裘释义:粗陋的皮衣。多指敝裘。明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中》:“龙门子 服一卉裘,十五年不更,绽裂则纫缀之。”
- 19.
华萼释义:⒈亦作“华蕚”。同“华鄂”。《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华蕚相光饰,嚶鸣悦同响。”吕延济 注:“华蕚,喻兄弟也。”唐 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见千条之緑杨,折一枝以相赠,则华萼情在,吾无恨焉。”宋 苏轼《赐皇弟大宁郡王佖生日礼物口宣》:“乃眷贤王,篤生兹日,本枝之庆,华萼相承,宜分廏库之良,以致乔松之寿。”参见“华鄂”。⒉指 唐玄宗 所建的 花萼楼。唐 元稹《连昌宫词》:“往来年少説 长安,玄武楼 成 华萼 废。”
- 20.
发人深省释义:也作发人深醒。启发人们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省(xǐng):思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