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孤 [yí gū]
1. 父母双亡的儿童。
英[orphan;]
遗孤 引证解释
⒈ 死者遗留下来的孤儿。
引《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及 琰 友人 公孙方、宋阶 早卒, 琰 抚其遗孤,恩若己子。”
闽 徐夤 《经故广平员外旧宅》诗:“门巷萧条引涕洟,遗孤三岁著麻衣。”
清 姚鼐 《记萧山汪氏两节妇事》:“淇县君 殁,两孺人皆少,遗孤十一岁。”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边区中学毕业以后,烈士的遗孤,从乡文书一直工作到担任区委书记的职务。”
国语词典
遗孤 [yí gū]
⒈ 死者所遗留下来的孤儿。
引《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及琰友人公孙方、宋阶早卒,琰抚其遗孤,恩若己子。」
遗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块肉释义:⒈指亲生独子或遗孤。宋 祥兴 二年,元 兵攻陷 厓山,陆秀夫 背幼帝 赵昺 跳海死。帝母 杨太后 闻之,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 赵氏 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投海死。见《宋史·瀛国公纪》。元 张宪《厓山行》:“皇天不遗一块肉,一瓣香焚海舟覆。”⒉指胎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父官司马,陷於仇……所以不即报者,徒以有母在;母去,又一块肉累腹中,因而迟之又久。”
- 2.
六尺之托释义:谓受嘱托抚育遗孤。《後汉书·明帝纪》:“並可以受六尺之託,臨大節而不撓。”李贤 注:“六尺,謂年十五已下。”参见“六尺之孤”。
- 3.
六尺之讬释义: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 4.
坟垒释义:坟墓。唐 元稹《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前年孟亡,今年仲死,抚视遗孤,瞻望坟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赵城虎》:“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
- 5.
婴臼释义:春秋 时 程婴 与 公孙杵臼 二人合谋保全 赵 氏遗孤,事见《史记·赵世家》。 后以“婴臼”喻指危难时可托孤的人。
- 6.
孤嗣释义:无父的子嗣,遗孤。
- 7.
托孤释义:临终前把留下的孤儿托付给别人(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
- 8.
抚孤释义:存恤遗孤;抚养孤儿。
- 9.
收抚释义:⒈收容安抚:收抚难民。⒉收留抚养:收抚烈士遗孤。
- 10.
曙后孤星释义:旧称仅遗孤女。同“曙后星孤”。
- 11.
曙后星孤释义:曙:破晓时光。旧称仅遗孤女。
- 12.
染家释义:染户。汉 刘向《列仙传·昌容》:“昌容 者,常山 道人也。自称 殷 王子,食蓬虆根,往来上下见之者二百餘年,而颜色如二十许人。能致紫草,卖与染家,得钱以遗孤寡。”
- 13.
继孤释义:存恤遗孤。
- 14.
讬孤释义:谓以遗孤相托。 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
- 15.
赐恤释义:⒈谓给死者家属以抚恤。《后汉书·质帝纪》:“又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⒉专指官吏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明史·毛伯温传》:“伯温 归,疽发背卒。穆宗 立,復官,赐卹。”《明史·黄尊素传》:“乞復故官,破格赐卹,俾遗孤得扶櫬还乡,燝 死且不朽。”《清史稿·林则徐传》:“行次 潮州,病卒……遗疏上,优詔赐卹,赠太子太傅,謚 文忠。”
- 16.
遗子释义:⒈留给子孙。 ⒉产子;产卵。⒊遗落的种子。⒋遗孤。
- 17.
遗孤释义:某人死后遗留下来的孤儿:烈士遗孤。抚养遗孤。
- 18.
遗孩释义:犹遗孤。
- 19.
遗男释义:⒈遗孤、孤儿(父亲死后才出生的男孩)⒉京城氏的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 20.
遗稚释义:犹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