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裘 [lù qiú]
1. 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
鹿裘 引证解释
⒈ 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
引《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长、袪。”
孔颖达 疏:“鹿裘者,亦小祥后也,为冬时吉凶衣,里皆有裘。吉时则贵贱有异,丧时则同用大鹿皮为之,鹿色近白,与丧相宜也。”
《列子·天瑞》:“孔子 游於 太山,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唐 黄滔 《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
明 唐寅 《焦山》诗:“鹿裘高士帝王师,井灶犹存旧隐基。”
鹿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乐释义: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
- 2.
九衢尘释义:大道上的尘土。 借指烦扰的尘世。唐 陆龟蒙《渔具·篛笠》诗:“不识九衢尘,终年居下泂。”前蜀 杜光庭《思山咏》:“因卖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尘。”宋 王禹偁《马上偶作寄韩德纯道士》诗:“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
- 3.
吞爻释义: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 陈桃 梦臣与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
- 4.
奢竞释义:谓以奢侈相竞。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故有 唐 以鹿裘臻太平,齐桓 以捐紫止奢竞。”《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二年》:“不以精诚为至,更以奢竞为重,材竹铜綵,糜损无极。”
- 5.
带索释义:以绳索为衣带。形容贫寒清苦。《列子·天瑞》:“孔子 游於 太山,见 荣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晋 陶潜《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唐 白居易《北窗三友》诗:“或乏担石储,或穿带索衣。”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试将茹荼带索,以毕餘生。”
- 6.
青緺释义:青绶。佩系官印的青紫色丝带。《史记·滑稽列传》:“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出宫门。”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緺,青綬。”南朝 齐 谢朓《酬德赋》:“腰青緺而容与,沾后惠以朅来。”唐 黄滔《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清 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上者卿相次牧伯,各佩赤韍垂青緺。”
- 7.
鹿裘释义: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长、袪。”孔颖达 疏:“鹿裘者,亦小祥后也,为冬时吉凶衣,里皆有裘。吉时则贵贱有异,丧时则同用大鹿皮为之,鹿色近白,与丧相宜也。”《列子·天瑞》:“孔子 游於 太山,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唐 黄滔《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明 唐寅《焦山》诗:“鹿裘高士帝王师,井灶犹存旧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