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亏误释义:亦作“亏悮”。 差错。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但容臣暂借 淮 扬 漕米五六万石。待臣防过春汛,半年之后,收拾餘银,多方糴买,运还京仓。此只迟五六万石半年之运,臣必不敢亏误。”《水浒传》第十三回:“奉相公钧旨,教你两箇俱各用心。如有亏悮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
- 2.
加数释义:⒈增加数量。 唐 白居易《昼寝》诗:“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宋 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苏、湖、常、秀 等州,频年灾伤,人户披诉,已倍去岁,检放青苗,亦必加倍。不惟人户闕食,亦恐军粮不足,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⒉相加的各数中除第一个数是被加数外,其余的各数都是加数,如a+b+c中,b、c是加数。
- 3.
告讦释义: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 《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明 王錂《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刘师培《悲佃篇》:“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 4.
年额释义:一年里收入或支付的总数额。《宋史·食货志上四》:“先是,诸路灾伤,截拨上供年额米斛数多,致闕中都岁计。”
- 5.
折色释义:⒈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宋史·食货志上三》:“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颇多积穀,请每岁和市,随常赋输送,其直多折色给之。”《明史·食货志二》:“十七年,云南 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於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若有为民的官,将这样的灾伤申报上去,央两院题本改了折色,百姓也还可存济。”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宝源局》:“正德 七年,令职官折色俸给,十分为率,一分折钱,九分关银。”⒉指银子的成色。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
- 6.
支散释义:发放,散发。宋 苏辙《乞赈救淮南饥民状》:“窃见顷立义仓,至今已将十年,所聚粮斛,数目甚多。每遇灾伤,未尝支散一粒,民情深所不悦。”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只怕你飞花儿支散养家钱,旋风儿推转团圆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操 军相距月餘,粮食将尽,致书於 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
- 7.
斗斛释义:⒈斗与斛。两种量器。亦泛指量器。十斗曰斛。《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调权衡,平斗斛。”⒉形容少量、微薄。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捨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⒊借指少量粮食。《宋书·吴喜传》:“朝廷乃至鬻官卖爵,以救灾困,斗斛收歛,犹有不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其灾伤之处,州县不得妄招飢民以充厢军。但据所有斗斛,救济农民,俟向后稍丰,使各復旧业。”
- 8.
查审释义:审查,查核。 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严督有司查审,及将应行事宜另行条议详报。”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是即旧规所谓白册,至十年后大造黄册之时亦有依据,将第九年之册为主,再加查审,不甚费力。”
- 9.
检放释义:指验灾放赈。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寻常检放灾伤,依法须是检行根苗,以定所放分数。”宋 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二状》:“今年灾伤,实倍去年,但官吏上下,皆不乐检放,讳言灾伤。”
- 10.
正使释义:⒈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 卒”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⒉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 11.
灾伤释义: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 《晏子春秋·谏上八》:“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熙寧 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明 于谦《荒村》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 12.
罢敝释义:疲劳困敝。《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隋书·刘元进传》:“今天下已罢敝,是行也,吾属其无遗类矣。”明 张居正《请酌减增造段匹疏》:“东南地方,灾伤重大,民力罢敝。”
- 13.
蠲阁释义:指免征赋税。阁,通“搁”。《宋史·道学传四·黄灏》:“言者罪其专,移居 筠州,已而寝謫命,止削两秩,而从其蠲阁之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天下二税,有司检放灾伤,执守谬例,每岁侥倖而免者,无虑三二百万,其餘水旱蠲阁,类多失实。”
- 14.
衰羸释义:衰老瘦弱。 《东观汉记·张敏传》:“今君所苦未瘳,有司奏君年体衰羸,郊庙礼仪仍有旷废。”宋 苏轼《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譬如衰羸久病之人,平时仅自支持,更遭风寒暑湿之变,便自委顿。”清 姚鼐《论书绝句》之五:“本是嶔奇可笑人,衰羸今况髮如银。”
- 15.
设处释义:安排;处置。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嘉靖 三十三年,又復截留 扬州 等府起运漕粮数万以賑 淮 北,是时 江 淮 之民实赖存活。今当兵戈扰攘,灾伤异常,尤宜比例设处。”《儒林外史》第三回:“看看上京会试,盘费、衣服都是 金有餘 替他设处。”《天雨花》第二三回:“开门七件难设处,甘旨供来不称心。”
- 16.
赈粜释义:售米赈救。《宋史·食货志上三》:“广东 转运判官 周纲 糴米十五万石,无扰及无陈腐,抚州 守臣 刘汝翼 餉兵不匱,及劝诱賑糶流离,皆转一官。”《元典章·户部七·仓库》:“为 太原路 去岁灾伤贫民缺食,賑糶大备仓 大德 三年、大德 四年米二万二千八百石三斗八升。”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是年有寄 朱元晦 提举诗,以年荒望其来賑糶也。”
- 17.
逃绝释义:⒈旧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满一定年限不归,视其户绝。 《宋史·职官志三》:“令佐任满赏罚,缴奏诸州雨雪,检按灾伤逃絶人户。”《宋史·食货志上一》:“於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絶之田者,粲然可考。”⒉指逃跑绝迹。明 王思任《还罕山》诗:“空庭闃无僧,旧犬亦逃絶。”
- 18.
采察释义:采纳察知;查访。《后汉书·襄楷传》:“三公上书,乞哀 瓆 等,不见採察,而严被谴让。”《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愿深採察。”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丰熟不须先知,人人争奏;灾伤正合预备,相顾不言。若非朝廷广加採察,则远方之民何所告诉!”
- 19.
鈇钺释义:⒈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荀子·乐论》:“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诚不顾鈇鉞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颜师古 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鉞。”⒉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传》:“﹝ 范曄 ﹞宜出为 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
- 20.
钱荒释义:谓钱少不敷流通。宋 苏轼《上吕仆射浙西灾伤书》:“去岁恩旨宽减上供额米三分之一,而户部必欲得见钱,浙中 遂有钱荒之忧。”《宋史·食货志下二》:“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清 夏燮《中西纪事·洋药上税》:“出口之例禁者如铜钱、米穀、豆石之等,约内所载,悉宽其禁,以致昔日银荒,今日钱荒,两受其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