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训诂学 训诂学的意思
xùnxué

训诂学

简体训诂学
繁体訓詁學
拼音xùn gǔ xué
注音ㄒㄩㄣˋ ㄍㄨˇ ㄒㄩㄝ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ùn,(1) 教导,教诲。【组词】: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组词】:家训。(3) 典式,法则。【组词】:不足为训。(4) 解释词的意义。【例句】: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gǔ,(1) 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组词】:训诂。解诂。字诂。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解读和注释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字解释、古代语言学等内容。

训诂学的意思

训诂学 [xùn gǔ xué]

1. 中国传统的主要以研究古代书面语言为内容的专门学问。旧时只将它看作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如今有发展成为一门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的倾向。其著作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专为解释某部经典著作而写的;一类是搜集词语,分类编次,解释其意义的。前者如《论语注疏》、《孟子注疏》等;后者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

训诂学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传统的主要以研究古代书面语言为内容的专门学问。旧时只将它看作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如今有发展成为一门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的倾向。其著作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专为解释某部经典著作而写的;一类是搜集词语,分类编次,解释其意义的。前者如《论语注疏》、《孟子注疏》等;后者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

《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稍长为诸生,与友人 许邦才、殷士儋 学为诗歌。已,益厌训詁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
许威汉 《训诂学导论》总论一:“我们应该认识到训诂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技术科学。”


国语词典

训诂学 [xùn gǔ xué]

⒈ 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于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于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训诂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声之转释义:训诂学术语。指在声母相同相类的情况下,由韵母的转变而造成的字词的孳乳、分化、通假等现象。
    • 2.
      互训释义:训诂学中用同义词互相注释词义的方法。 如《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3.
      反训释义: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 4.
      对文释义:⒈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⒉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 5.
      对言释义:⒈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⒉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 6.
      形训释义: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 7.
      易字释义:⒈更改字号。⒉更改文字。⒊训诂学术语。换别的字来解释本字的意义。
    • 8.
      析言释义:⒈分言。指联句。⒉训诂学用语。谓分开说;区别地说。
    • 9.
      浑言释义:训诂学用语。统言,笼统地说。与析言相对。后也用作一般论说用语。
    • 10.
      解读释义:⒈阅读解释:解读信息编码。 传统的训诂学以解读古籍为主要目的。⒉分析;研究:解读人生。解读史前文化。⒊理解;体会:持不同观点的人对这项政策会有不同的解读。
    • 11.
      训诂音变释义:“训诂音变”是训诂学中因历史积淀而发生的音变现象。
    • 12.
      语文学释义:偏重从文献和书面语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言学也包括语文学。
    • 13.
      转训释义:训诂学术语。 又称递训。几个字展转训释,意义相同。如《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 14.
      转语释义:⒈转告。 ⒉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迭韵相转。⒊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云门三转语、赵州三转语等。⒋引申为解释的话。⒌指转换话题。
    • 15.
      递训释义:训诂学术语。几个意义相同的词展转训释。
    • 16.
      通训释义:⒈普遍的训诫。⒉训诂学名词。在字书或古书的注释中对多义字根据通常使用的意义所加的解释。如“庸”字训“用”,训“常”,训“众”;其中在古书中训“用”者为常见的训释,“用”就是通训。
    • 17.
      逞博释义:谓显示自己知识渊博。清 叶燮《原诗·外篇下》:“若有意逞博,搦管时翻书抽帙,搜求新事新字句,以此炫长,此贫儿称贷营生,终非己物,徒见蹴踖耳。”《四库全书总目·小学三·诗本音》:“若 毛奇龄 之逞博争胜,务与 炎武(顾炎武)相詰难,则文人相轻之习,益不足为定论矣。”《语文导报》1986年第8期:“传统训诂学由于理论单薄、包罗万象、墨守经传、逞博烦琐、穿凿附会等弊病受到人们指摘。”
    • 18.
      逾处释义:犹言远离居处。《吕氏春秋·任地》:“操事既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洪诚《训诂学》第三章第二节:“‘民乃逾处’,谓人民终年苦作,不能掌握有利的时机,所以不能任地而处。逾处即远离其居。”
    • 19.
      音训释义:⒈对古籍中的字词注音释义。⒉训诂学术语。与“形训”相对,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又称“声训”。有音同的,如《释名·释衣服》:“衣,依也。”有双声的,如《说文·岂部》:“愷,康也。”有迭韵的,如《说文·人部》:“侨,高也。”汉刘熙《释名》是音训专著。
训诂学是什么意思 训诂学读音 怎么读 训诂学,拼音是xùn gǔ xué,训诂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训诂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