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居 [suǒ jū]
1. 住宅;住处。唐刘长卿有《过郑山人所居》诗。
所居 引证解释
⒈ 住宅;住处。
引《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至正 甲申岁, 潮州 士人 余善文,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康熙 中, 献县 胡维华 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 大城、文安 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
所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丘一壑释义:丘:土山;壑:山沟。 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 2.
一丘壑释义: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 3.
一壑一丘释义:壑:山沟;丘:土山。 原指隐者所居之地。
- 4.
一廛释义:⒈古时一夫所居之地。⒉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 5.
一方释义:⒈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 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⒉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
- 6.
一絇释义:犹一束。 多用于称少量之丝。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张昌仪 兄弟恃 易之、昌宗 之宠,所居奢溢,逾於王主,末年有人题其门曰:‘一絇丝,能得几日络?’”《宋史·乐志七》:“万櫝之宝,一絇之丝,孕之育子,谁为此施?”
- 7.
七十二福地释义:道家谓人世间七十二处神仙所居之地。
- 8.
七宝楼台释义:⒈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⒉泛指堂皇华丽的楼台。
- 9.
三复释义:⒈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⒉谓反复诵读。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唐 李白《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金 宇文虚中《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董必武《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三復白圭”。
- 10.
三柱里释义:唐 刘仁轨 所居的里巷。因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故称。
- 11.
三清境释义:道教语。指大罗天一气所化的天界,为三洞教主所居的最高仙境,即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见《道教义枢》卷七。
- 12.
三神山释义:传说 东海 中仙人所居之山,即 蓬莱、方丈、瀛洲。
- 13.
下都释义: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 都 镐京,以 雒邑(今 河南 洛阳 故城)为下都。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周公 往营 成周’,则 成周 乃东都总名。河南,成周 之王城也;洛阳,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 都 洛阳,东晋 称 建业(今 江苏 南京市)为下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 从 豫章 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 都 邺,以 晋阳(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为
- 14.
不死国释义:传说中长寿人所居的国家。
- 15.
丑裔释义:古代对少数民族或其所居地区的蔑称。
- 16.
专厉释义:一味激励。《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
- 17.
世吏释义:世代为吏之人。 《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颜师古 注:“言旧吏家子孙而其人后出求进,又年少也。”
- 18.
东掖释义:⒈宫中东侧的旁门。⒉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
- 19.
东朝释义:⒈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汉 长乐宫。太后所居。因在 未央宫 之东,故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裴駰 集解引《关中记》:“长乐宫 本 秦 之 兴乐宫 也。汉 太后常居之。”《汉书·灌夫传》:“东朝廷辩之。”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朝,太后朝也。”⒉也借指太后、太妃。宋 苏轼《春帖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三:“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风。”王文诰 注:“按《汉书》惠帝 东朝 长乐宫,时 吕太后 居 长乐,后世称太后为东朝。”明 张居正《挽歌》之八:
- 20.
严能释义:整饬干练。《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西昌侯 鸞 为 太祖 所爱。鸞 性俭素,车服仪从,同於素士,所居官名为严能,故 世祖 亦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