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促迫 促迫的意思

促迫

简体促迫
繁体
拼音cù pò
注音ㄘㄨˋ ㄆ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ù,(1) 近,时间紧迫。【组词】: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仓促。(2) 催,推动。【组词】:促使。促进。敦促。督促。催促。

pò pǎi,(1) 用强力压制,硬逼。【组词】:逼迫。迫害。压迫。强迫。胁迫。迫降(jiàng )。迫降(xiáng )。迫不得已。(2) 接近。【组词】:迫近。迫冬。(3) 急促。【组词】:急迫。迫切。迫不及待。(4) 狭窄。【组词】:地势局迫。(1) 〔迫击炮〕一种火炮。

基本含义

迫使、催促

促迫的意思

促迫 [cù pò]

1. 狭隘。

2. 严急,不宽容;逼迫。

3. 急迫;匆促。

5. 催逼,推动。

促迫 引证解释

⒈ 狭隘。

《隶释·汉西狭颂》:“阨苲促迫,财容车骑。”

⒉ 严急,不宽容;逼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
《后汉书·郑兴传》:“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⒊ 急迫;匆促。

汉 焦赣 《易林·贲之涣》:“利少囊缩,秖益促迫。”
宋 沉俶 《谐史》:“国家用法,敛及下户,期会促迫,刑法惨酷。”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缓带对藜羹,下筋免促迫。”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天色已经昏黑,晕黄的电灯光照着从缺口间憧憧往来的人影,历乱,促迫,颇呈鬼趣。”

⒋ 催逼,推动。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 始肯留真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盖一经兵乱,不肖之人,妄相促迫,草芥其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第四节:“我受着这种进步意见的促迫,实在不应该再有二句话好说。”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五节:“义和团 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运动,在各种原因的促迫下,爆发了庚子年战祸。”


国语词典

促迫 [cù pò]

⒈ 催促逼迫。唐·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也作「蹙迫」。


促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迫释义:⒈侵犯逼迫。《汉书·张敞传》:“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朓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顓制之所生也。”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而宠禄过分,地势侵迫,故致纷紜,亦理之当然也。”《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前者本府失理於朝,遂致 交 人侵迫益甚。”⒉促迫。《南史·儒林传·顾越》:“臣年事侵迫,非有邀求,政是怀此不言,则为有负明圣。”
    • 2.
      促迫释义:⒈狭隘。《隶释·汉西狭颂》:“阨苲促迫,财容车骑。”⒉严急,不宽容;逼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后汉书·郑兴传》:“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⒊急迫;匆促。汉 焦赣《易林·贲之涣》:“利少囊缩,秖益促迫。”宋 沉俶《谐史》:“国家用法,敛及下户,期会促迫,刑法惨酷。”宋 司马光《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缓带对藜羹,下筋免促迫。”叶圣陶《倪焕之》二五:“天色已经昏黑,晕黄的电灯光照着从缺口间憧憧往来的人影,历乱,促迫,颇呈鬼趣。”⒋催
    • 3.
      才用释义:才干,才能。《后汉书·滕抚传》:“﹝ 滕抚 ﹞有文武才用。”《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太子詹事 刘湛 有经国才用。”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託政事。”清 吴敏树《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余闻 吴公 之出,武臣 崇纶,学臣 青麐,实交劾促迫之,则公之不得展其才用,何足怪也!”
    • 4.
      驱蹙释义:驱赶促迫。

促迫(cup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促迫是什么意思 促迫读音 怎么读 促迫,拼音是cù pò,促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促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