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应征 应征的意思
yīngzhēng

应征

简体应征
繁体應徵
拼音yīng zhēng
注音一ㄥˋ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ng yīng,(1) 回答或随声相和。【组词】: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组词】:应邀。应聘。应考。(3) 顺合,适合。【组词】: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 对待。【组词】:应付。应变。应酬。

zhēng,(1) 远行。【组词】: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例句】: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 召集。【组词】: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 收集。【组词】:征税。征粮。(5) 招请,寻求。【组词】: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例句】: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 表露出来的迹象。【组词】:特征。征候。

基本含义

根据需求主动申请或响应,以参与某项工作或活动。

应征的意思

应征 [yīng zhēng]

1. 公民到了一定的年龄而响应征兵的号召。

应征入伍。

[ be recruited; ]

2. 泛指响应某些征求。

应征稿件。

[ respond to a call for contributions to a publication; ]

应征 引证解释

⒈ 接受征召。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劳农政府须得多集军队,下令征兵。我们村里应有三千人应征。”
徐怀中 《西线轶事》四:“吴小涓 虚岁十九,是从学校应征入伍的。”

⒉ 泛指响应某种征求。

如:应征稿件。


国语词典

应征 [yīng zhēng]

⒈ 参加各种征选。

如:「这次参加应征的有三百多人,不过只录取五名。」

召集 征召


应征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入选释义:中选。

应征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召集释义:通知人们聚集起来:召集人。队长召集全体队员开会。
    • 2.
      征召释义:⒈征(兵):征召入伍。响应征召。⒉授官职;调用。

应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科释义:指应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 2.
      三隐释义:⒈南朝宋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皆不应征命,号浔阳三隐。⒉南朝梁刘訏、阮孝绪、刘歊皆不仕,时都下谓之三隐。
    • 3.
      义征释义:谓自愿应征。
    • 4.
      义徵释义:谓自愿应征。唐 初与府兵制兼行的募兵的一种,其身份高于一般募兵。《旧唐书·职官志三》:“其义徵者别为行伍,不入募人之营。”《旧唐书·刘仁轨传》:“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徵。”
    • 5.
      乡选释义:⒈乡里选举。 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⒉犹乡试。
    • 6.
      买扑释义:宋 元 的一种包税制度。宋 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元 时的包税范围更加扩大。宋 欧阳修《乞免蒿头酒户课利札子》:“臣窃见 河 东买扑酒户,自兵兴数年,不计远近,并将月纳课利,支往边上折纳米粟。”宋 张耒《明道杂志》:“仁宗 时,有大豪 焦隐 者,尝诣三司投状,乞买扑 解州 盐池,岁纳浄利。”
    • 7.
      佐将释义:太平天囯 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诏》:“朕詔……六部义王、佐将、内外众臣知之!”《太平天囯资料·天王诏旨》:“朕格外体卹民艰,於尔民应征钱漕正款,今该地佐将酌减若干。”原注:“今,疑为‘令’之误。”
    • 8.
      入伍释义:参加部队:他去年应征入伍。
    • 9.
      前头人释义:亦称“内人”。 唐 代应征入宫内 宜春院 的教坊歌妓。她们常在皇帝面前表演,故称。
    • 10.
      子口税释义:旧 中国 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 中国 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 中 英《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 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有代用护照包送无运照之土货者。且同一土货,由 香港 来,则准其报半税,无釐捐,若由 粤 省来,则不
    • 11.
      审批定兵释义:审批定兵即对政治审查、体格检查、年龄和文化审查均合格的应征公民,按照择优挑选的原则,审查批准确定为当年征集对象的工作。
    • 12.
      平米法释义: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清 冯桂芬《与赵抚部书》:“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 13.
      应征释义:⒈〈动〉应当征收。⒉适龄公民响应征兵的号召。⒊泛指相应某种征求。
    • 14.
      应求释义:应和,响应。 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多用于指响应征召。
    • 15.
      征召释义:⒈征(兵):征召入伍。响应征召。⒉授官职;调用。
    • 16.
      扑买释义:宋 元 的一种包税制度。 宋 代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承包者按定额向官府纳税,超额的归承包人。元 沿 宋 制,但包税范围更扩大。宋 王得臣《麈史》卷上:“二曰酒茶,乃 景德 以前,因扑买县酒,其课利计茶以纳。”《元典章·圣政二·薄税敛》:“诸处酒税等课已有定额,商税三十分取一,毋得多取,若於额上办出增餘,额自作额,增自作增,仍禁诸人扑买。”参阅《宋史·食货志下七》、《元史·食货志二》。
    • 17.
      揭榜释义:⒈考试后出榜;发榜。 ⒉揭下写有招聘或招标等内容的榜,表示应征。
    • 18.
      易知由单释义: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也称由帖﹑由单。单上开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额和起交存留各项,发给纳户。始于明正德初,清代因之。
    • 19.
      火耗释义:⒈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⒉元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
    • 20.
      现役释义:⒈公民自应征入伍之日起到退伍之日止所服的兵役。⒉属性词。正在服兵役的:现役军人。

应征(ying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应征是什么意思 应征读音 怎么读 应征,拼音是yīng zhēng,应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应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