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 [shí wén]
1. 科举时代称应试的文章,特指八股文。
例粗粗地记得几篇时文。
英[eight-legged essay; essay prescribed for civil examination;]
时文 引证解释
⒈ 当代的文明。指礼乐制度等。
引《文选·张协<七命>》:“羣萌反素,时文载郁。”
吕向 注:“时文,谓礼乐也。”
唐 郑絪 《唐享太庙乐章》:“於穆时文,受天明命。”
⒉ 当时的文章。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
⒊ 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科举应试文体的通称。 唐 宋 时指律赋。 明 清 时特指八股文。
引宋 文天祥 《跋李龙庚殿策》:“士虽有圣贤之资,倘非俯首时文,无自奋之路。”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若是三家村一个小孩子,粗粗里记得几篇烂旧时文,遇了个盲试官,乱圈乱点,睡梦里偷得个进士到手。”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门生觉得自己时文到底不在行。”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虽豪杰之士,亦不得不以有用之心力,消磨於无用之时文。”
国语词典
时文 [shí wén]
⒈ 八股文的别名。参见「八股文」条。
⒉ 现代通行的文体。
时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篇释义:⒈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⒉全篇。
- 2.
九品释义: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 3.
书社释义:⒈旧时文人组织的读书会。 ⒉旧时印书的机构,后多用于出版社的名称,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
- 4.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 5.
何李释义:明 文学家 何景明 与 李梦阳 的并称。二人皆生 弘治、正德 间,同倡复古,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 秦 汉,诗必 盛唐”,反对“台阁体”,为当时文士所宗。
- 6.
八股取士释义: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被废除。
- 7.
决科机要释义:指为应科考者汇编的便于剽窃的时文集子。宋 岳珂《愧郯录·场屋编类之书》:“比年以来,於时文中採摭陈言,区别事类,编次成集,便於剽窃,谓之决科机要。”
- 8.
包笼释义:⒈包含,容纳。宋 程大昌《演繁露·上林赋》:“此言环四海皆天子园囿,使 齐 楚 所夸,俱在包笼中。”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或是曲儿中唱几个花名,诗句里包笼着尾声。”清 魏禧《邱维屏传》:“生平最得意所自作时文,谓包笼三百年先辈大家之长。”叶圣陶《倪焕之》二五:“不到十分钟,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笼着宇宙,吞吐着大气。”⒉包藏;隐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须姐姐高声叫,怀儿里兀自有简帖,写着‘启户迎风,西厢待月’,明道暗包笼,是您姐姐。”元 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避雨遮云更护
- 9.
印板释义:⒈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属板等。 宋 王溥《五代会要·经籍》:“后唐 长兴 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卖契刻了印板,这些小见识的,必然笑我。”茅盾《子夜》十二:“厂里的工人并不是一个印板印出来的。”⒉指印本。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但纸不佳。”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卷四:“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⒊谓用印板印刷。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闻五经印版,自 冯道 始。”《二十年目睹
- 10.
发越释义:⒈播散;散发。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⒉激扬;激昂。三国 魏 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
- 11.
名卿释义:有声望的公卿。 《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明 文徵明《沉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清 方东树《书惜抱先生墓志后》:“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 12.
四书文释义:明 清 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多取“四书”语命题,亦称八股文、时文。详“八股”。
- 13.
墙立释义:谓不可行,行不通。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刘宝楠 正义:“训正为向,与正南面之正同。向墙面之而立,言不可行也。”清 冯桂芬《洪铭之时文序》:“近日时文之弊有二:下者襞积破碎,优孟 衣冠,人知其陋已;高者貌为先正,墙立隅行。”
- 14.
夜雨潇湘释义: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夜雨位于永州城东,潇水和湘水汇合后称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
- 15.
央中释义:旧时文书用语,央求某人做中人。
- 16.
左联释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办《萌芽》《北斗》《前哨》《文学月报》等刊物。积极组织左翼文艺创作,培养青年作家,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当时文化战线上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1935年底解散。
- 17.
应王释义:汉 末 建安 时文人 应瑒、王粲 的并称。
- 18.
应阮释义:汉 末 建安 时文人 应瑒、阮瑀 的并称。
- 19.
应陈释义:汉 末 建安 时文人 应瑒、陈琳 的并称。
- 20.
庾徐释义:庾信 和 徐陵 二人皆 南朝 梁 时文学家,文风绮艳,世称 徐 庾 体。庾信 晚年文风转为沉郁。明 夏完淳《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诗:“庾 徐 别恨同千古,苏 李 交情在五言。”
时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篇释义:⒈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⒉全篇。
- 2.
九品释义: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 3.
书社释义:⒈旧时文人组织的读书会。 ⒉旧时印书的机构,后多用于出版社的名称,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
- 4.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 5.
何李释义:明 文学家 何景明 与 李梦阳 的并称。二人皆生 弘治、正德 间,同倡复古,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 秦 汉,诗必 盛唐”,反对“台阁体”,为当时文士所宗。
- 6.
八股取士释义: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被废除。
- 7.
决科机要释义:指为应科考者汇编的便于剽窃的时文集子。宋 岳珂《愧郯录·场屋编类之书》:“比年以来,於时文中採摭陈言,区别事类,编次成集,便於剽窃,谓之决科机要。”
- 8.
包笼释义:⒈包含,容纳。宋 程大昌《演繁露·上林赋》:“此言环四海皆天子园囿,使 齐 楚 所夸,俱在包笼中。”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或是曲儿中唱几个花名,诗句里包笼着尾声。”清 魏禧《邱维屏传》:“生平最得意所自作时文,谓包笼三百年先辈大家之长。”叶圣陶《倪焕之》二五:“不到十分钟,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笼着宇宙,吞吐着大气。”⒉包藏;隐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须姐姐高声叫,怀儿里兀自有简帖,写着‘启户迎风,西厢待月’,明道暗包笼,是您姐姐。”元 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避雨遮云更护
- 9.
印板释义:⒈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属板等。 宋 王溥《五代会要·经籍》:“后唐 长兴 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卖契刻了印板,这些小见识的,必然笑我。”茅盾《子夜》十二:“厂里的工人并不是一个印板印出来的。”⒉指印本。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但纸不佳。”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卷四:“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⒊谓用印板印刷。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闻五经印版,自 冯道 始。”《二十年目睹
- 10.
发越释义:⒈播散;散发。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⒉激扬;激昂。三国 魏 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
- 11.
名卿释义:有声望的公卿。 《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明 文徵明《沉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清 方东树《书惜抱先生墓志后》:“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 12.
四书文释义:明 清 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多取“四书”语命题,亦称八股文、时文。详“八股”。
- 13.
墙立释义:谓不可行,行不通。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刘宝楠 正义:“训正为向,与正南面之正同。向墙面之而立,言不可行也。”清 冯桂芬《洪铭之时文序》:“近日时文之弊有二:下者襞积破碎,优孟 衣冠,人知其陋已;高者貌为先正,墙立隅行。”
- 14.
夜雨潇湘释义: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夜雨位于永州城东,潇水和湘水汇合后称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
- 15.
央中释义:旧时文书用语,央求某人做中人。
- 16.
左联释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办《萌芽》《北斗》《前哨》《文学月报》等刊物。积极组织左翼文艺创作,培养青年作家,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当时文化战线上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1935年底解散。
- 17.
应王释义:汉 末 建安 时文人 应瑒、王粲 的并称。
- 18.
应阮释义:汉 末 建安 时文人 应瑒、阮瑀 的并称。
- 19.
应陈释义:汉 末 建安 时文人 应瑒、陈琳 的并称。
- 20.
庾徐释义:庾信 和 徐陵 二人皆 南朝 梁 时文学家,文风绮艳,世称 徐 庾 体。庾信 晚年文风转为沉郁。明 夏完淳《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诗:“庾 徐 别恨同千古,苏 李 交情在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