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誓文 誓文的意思
shìwén

誓文

简体誓文
繁体
拼音shì wén
注音ㄕˋ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组词】:誓师。誓词。誓愿。誓死。(2) 表示决心的话。【组词】:发誓。宣誓。立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誓言的文书

誓文的意思

誓文 [shì wén]

1. 写着誓言的文书。

誓文 引证解释

⒈ 写着誓言的文书。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圣历 二年﹞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 相王 与 梁王 武三思、定王 武攸寧 等不协,令立誓文於明堂。”


誓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誓释义:《尚书》中六篇誓文的总称。《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杨士勋 疏:“六誓者,即《尚书》《甘誓》、《汤誓》、《牧誓》、《泰誓》、《费誓》、《秦誓》也。”
    • 2.
      真本释义:⒈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南史·萧琛传》:“三辅旧老相传,以为 班固 真本。”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高宗 得此书真本,大爱之,日置御案。”⒉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王右军《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维 永和 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月辛亥。”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贯休》:“尝覩所画水墨罗汉,云是 休公 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其真本在 豫章 西山 云堂院 供养。”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二:“他这位老同窗的书法,深得 鲁公(颜真卿)真髓……而且还保有《麻
    • 3.
      誓文释义:写着誓言的文书。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圣历 二年﹞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相王 与 梁王 武三思、定王 武攸寧 等不协,令立誓文於明堂。”
    • 4.
      金契释义:指刻有誓文的契券。

誓文(shi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誓文是什么意思 誓文读音 怎么读 誓文,拼音是shì wén,誓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誓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