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述 [chuán shù]
1. 转述;传授;传说。
传述 引证解释
⒈ 转述;传授;传说。
引《后汉书·西域传论》:“张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战, 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 公、穀、邹、郟 数子止取传述而已。”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百餘年来,转相传述,徧於东南。”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
国语词典
传述 [chuán shù]
⒈ 辗转述说。
例如:「他神奇英勇的冒险事迹,将永远在人们的口中传述。」
传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旦释义:西域 龟兹(今 新疆 库车)人 苏祗婆 善弹琵琶,于 北周 武帝 时随 突厥 皇后入朝,传述 龟兹 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
- 2.
书传释义:⒈著作;典籍。⒉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明刘三吾等撰有《书传会选》、胡广等撰有《书传大全》。⒊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
- 3.
五传释义:⒈指传述《春秋》的左氏、公羊、穀梁、邹氏、夹氏五家。“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见(《汉书·艺文志》)后世仅传三传。⒉谓传授至第五代弟子。
- 4.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 5.
传受释义:⒈传述与承受。 谓教与学两方。⒉谓向他人学习。⒊指教授他人。
- 6.
传诵一时释义:诵:称诵、传述。 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 7.
传述释义:转述;传授;传说。《后汉书·西域传论》:“张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战,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公、穀、邹、郟 数子止取传述而已。”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百餘年来,转相传述,徧於东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
- 8.
传闻失实释义:传闻:辗转传述听到的。 由于辗转相传,已不符合起初的情况。
- 9.
作述释义:⒈创作传述。 语本《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清方文《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⒉泛指论著。
- 10.
善法释义:⒈好的法令。 《管子·任法》:“今天下则不然,皆有善法而不能守也。”⒉佛教指修善果之法。《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 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师子经》:“即於现世断诸不善,得众善法,修习作证。”⒊好的方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你还没有看见满街上贴的招纸,还有出卖妇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无形的善法了。”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现在的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尚无善法。”
- 11.
家传释义:⒈家庭世代传下来的。⒉家家传述。⒊〈名〉叙诉某人事迹以传示其子孙的传记;私家的传记。
- 12.
缵述释义:继承传述。
- 13.
蓄疑释义:积疑。《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孔 传:“积疑不决,必败其谋。”明 徐渭《拟上督府书》:“伍若队,凡属其长所领者,必问其无讎嫌而后可,恐长报怨而众蓄疑也。”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按 阎氏 此论,可谓入微,蓄疑十年,为之冰释。”
- 14.
蛾述释义:谓群相传述。清 钮琇《觚賸·内外蛾述》:“协一(王协一)年至弱冠,崑山 徐司寇(徐乾学)高 益都(冯益都)之义,女内姪以字 协一,内外蛾述,闻者传为美谈。”
- 15.
诵説释义:⒈传述解说。 《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⒉讽诵讲说。唐 严郢《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明 方孝孺《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
- 16.
诵说释义:⒈传述解说。《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梁启雄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⒉讽诵讲说。⒊歌颂,称道。
- 17.
诵述释义:诵读传述;讲述。
- 18.
龟言释义:古人以为龟为四灵之一。传说千岁之龟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说笔记中常有龟言的传述。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三:“吴 孙权 时,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 吴王 ……既至 建业,权 命煑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 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説龟树共言。权 使人伐桑树煑之,龟乃立烂。”北周 庾信《小园赋》:“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季之雪。”倪璠 注:“‘龟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时在 西魏,如客龟也。”《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引 南朝 宋 郑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