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铜龙 铜龙的意思
tónglóng

铜龙

简体铜龙
繁体銅龍
拼音tóng lóng
注音ㄊㄨㄥˊ ㄌ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ng,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组词】: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基本含义

指金属龙形物品,也比喻宏伟壮丽的建筑或雄伟的景象。

铜龙的意思

铜龙 [tóng lóng]

1. 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龙楼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明李东阳《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2. 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4)受水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步兵举陈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南朝梁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王生之璧。”(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清袁枚《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4. 见“铜龙门”。

铜龙 引证解释

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

《汉书·成帝纪》“太子出 龙楼门”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2)喷水器。 晋 陆翽 《邺中记》:“华林园 中, 千金堤 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 梁 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
(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明 李东阳 《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璿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
(4)受水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晋文王 欲修九龙堰, 阮步兵 举 陈协,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
(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 王生 之璧。”
(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⒉ 见“铜龙门”。


国语词典

铜龙 [tóng lóng]

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

⒉ 以铜制成龙首形状的刻漏器或喷水器。

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池。」
唐·戴叔伦〈白苎词〉:「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


铜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泉释义:⒈星名。 《史记·天官书》:“困敦岁:岁阴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与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⒉池名,也称“天渊”。有二:一在 洛阳 东,为 晋 人游宴之地。《初学记》卷四引 晋 陆翽《邺中记》:“华林园 中千金堤,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又引 晋 戴延之《西征记》:“天泉 之南,有东西沟,承御沟水。水之南有 积石坛,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处。”一在 江宁,为 南朝 宋 元嘉 年间造。唐 柳宗元《为王京兆贺嘉莲表》:“香激大王之风,影耀 天泉 之水。”按,《宋书·符瑞志下》:“元嘉 二十
    • 2.
      方繖释义: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方伞》:“《宋朝会要》曰:‘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方繖大繖。’则是繖之制,始於古张帛也。”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殿中省排列官一名,扇二,方繖一。”《清会典图录·舆卫·方伞》:“方繖,缎殊红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绣纹,四角出铜龙首,垂五采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 3.
      燋龙温池释义:晋 石虎 的浴池名。用烧烫的铜龙置于水中,使池水保持温热,故名。
    • 4.
      赤麻释义:⒈红色麻丝。古代符节上的装饰物。《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顓赏,节以顓杀。旌以絳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緋幡,紫縑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餘与旌同。”⒉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往往数茎丛生,叶有柄,对生,茎及叶柄带赤色。生于山野间。茎皮纤维可制绳。
    • 5.
      金兽释义:⒈指金色虎首形铺首。 唐 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⒉指兽形的香炉。宋 张耒《秋蕊香》词:“帘幕疎疎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明 刘基《望江南》词:“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清 龚自珍《莺啼序》词:“残年半销金兽,啟朱帘琐户。”⒊铜镜上兽形花纹。清 陈维崧《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⒋古台名。汉 建安 十八年,曹操 建于 邺城 西北。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三臺者,陆翽《鄴中记》云:魏武 於 鄴城 西北立三臺,中名 铜雀,南名 金兽,北名 冰井
    • 6.
      铜楼释义:见“铜龙楼”。
    • 7.
      铜龙释义:⒈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⒉见“铜龙门”。
    • 8.
      铜龙楼释义:饰有铜龙的门楼。借指太子宫室。亦借指帝王宫阙。
    • 9.
      铜龙门释义:汉 太子宫门名。 门楼上饰有铜龙。亦借指帝王宫阙。《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属叨 金马 署,又点 铜龙门。”刘良 注:“铜龙,太子门名。”唐 王维《寓言》诗之一:“驪驹从白马,出入 铜龙门。”明 陈子龙《寒夜行兼忆舒章》:“鼓角城头芦叶秋,铜龙门 外金吾客。”亦省作“铜龙”。南朝 梁 萧纲《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出入 铜龙,瞻仰故实。”明 陈汝元《金莲记·控代》:“敢叩 铜龙,要把孤忠控。”清 吴伟业《赠同年嘉定王进士内三》诗:“曲江 细柳新蒲緑,回首 铜龙 对策年。”
    • 10.
      铜龙馆释义:饰有铜龙的馆舍。 太子之宫,亦借指帝王宫廷。
    • 11.
      龙楼释义:⒈汉 代太子宫门名。《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不敢絶驰道,西至 直城门,得絶乃度,还入 作室门。”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⒉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 龙楼 而问竖,入 虎闈 而齿胄。”李周翰 注:“龙楼,汉 太子门名也。”唐 吴兢《贞观政要·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 龙楼,垂将一纪。”《白雪遗音·马头调·太子逃难》:“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 龙楼;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

铜龙(tongl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铜龙是什么意思 铜龙读音 怎么读 铜龙,拼音是tóng lóng,铜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铜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