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裹尸 裹尸的意思
guǒshī

裹尸

简体裹尸
繁体裹屍
拼音guǒ shī
注音ㄍㄨㄛˇ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ǒ,(1) 包;缠绕。【组词】:裹脚。把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2) 夹带;夹杂。【例句】:不该把次货裹进去卖。好人坏人裹在一起一时分不清。(3) 方言,吸(奶)。【例句】: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

shī,(1) 死人的身体。【组词】: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2)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3)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基本含义

指死者被裹在布中安葬。

裹尸的意思

裹尸 [guǒ shī]

1. 包裹尸体。

3. 谓战死沙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裹尸 引证解释

⒈ 包裹尸体。

《太平广记》卷一〇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宋参军》:“以毡裹尸,投於堂西北角溷厕中,不胜秽积。”

⒉ 谓战死沙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参见“裹尸马革”。

南朝 梁 何逊 《见征人分别》诗:“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清 沉涛 《柳河川吊常开平》诗:“裹尸便当角巾归,为尔临流一慟哭。”


国语词典

裹尸 [guǒ shī]

⒈ 包裹尸体。

南朝梁·何逊〈见征人分别〉诗:「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裹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伐性释义:危害身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宋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女宠害之。内则伐性伤和,外则蠹国败政。”参见“伐性之斧”。
    • 2.
      凯番释义:阿拉伯语Kafan的音译,亦译作“开番”,意为寿衣,伊斯兰教指殓服或裹尸的白布。
    • 3.
      卷席而葬释义:指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
    • 4.
      尺布裹头释义:同“马革裹尸”。 指战死沙场,用布包裹头颅回家。
    • 5.
      横草释义:⒈谓军队行于草野之中,使草倒伏。比喻功劳极为轻微。《汉书·终军传》:“军 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颜师古 注:“言行草中,使草偃卧,故云横草也。”唐 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宋 司马光《言郭昭选札子》:“无横草之劳,而数月之间,恩命相继,是无功受赏也。”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而 淮 军坐食馈餉几三十年,有累卵之危,无横草之功。”⒉指立功。唐 韩愈《答张彻》诗:“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筳。”清 张家珍《哭马》诗:“可怜横草后,不得裹尸归。力尽犹追逸。功高几溃围
    • 6.
      籍骸释义:用草席裹尸骨。
    • 7.
      纶组节约释义: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谓之“纶组节约”。
    • 8.
      衣薪释义:用柴草包裹尸体。 语出《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孔颖达 疏:“而棺椁自 殷 已后,则 夏 已前棺椁未具也。”宋 苏轼《哭干儿》诗之一:“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 9.
      裹尸还释义:裹尸还也指“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 10.
      裹尸马革释义: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 11.
      裹尸释义:⒈包裹尸体。⒉谓战死沙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 12.
      锦冒释义:国君死后小敛时用于裹尸的黑色锦囊。
    • 13.
      马革盛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 14.
      马革裹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 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15.
      马革释义:见“马革裹尸”。
    • 16.
      黄旛释义:亦作“黄幡”。黄色的长幅下垂的旗子。宋 周密《齐东野语·滕茂实》:“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旛,题作 宋 臣墓,篆字当深刊。”元 揭傒斯《题<桃源图>》诗:“黄旛青剑北,紫盖白云来。”明 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丧门白虎犹黏体,又撞黄旛豹尾来。”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乾坤宝典》曰:‘黄旛者,旌旗也,常居三合墓辰,所理之地,不可开门取土、嫁娶、纳财、市买及有造作……’曹震圭 曰:‘黄旛者,岁君安居之位,华盖也。故取三合五行墓辰,墓者土也,故言其黄洞。’”

裹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伐性释义:危害身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宋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女宠害之。内则伐性伤和,外则蠹国败政。”参见“伐性之斧”。
    • 2.
      凯番释义:阿拉伯语Kafan的音译,亦译作“开番”,意为寿衣,伊斯兰教指殓服或裹尸的白布。
    • 3.
      卷席而葬释义:指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
    • 4.
      尺布裹头释义:同“马革裹尸”。 指战死沙场,用布包裹头颅回家。
    • 5.
      横草释义:⒈谓军队行于草野之中,使草倒伏。比喻功劳极为轻微。《汉书·终军传》:“军 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颜师古 注:“言行草中,使草偃卧,故云横草也。”唐 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宋 司马光《言郭昭选札子》:“无横草之劳,而数月之间,恩命相继,是无功受赏也。”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而 淮 军坐食馈餉几三十年,有累卵之危,无横草之功。”⒉指立功。唐 韩愈《答张彻》诗:“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筳。”清 张家珍《哭马》诗:“可怜横草后,不得裹尸归。力尽犹追逸。功高几溃围
    • 6.
      籍骸释义:用草席裹尸骨。
    • 7.
      纶组节约释义: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谓之“纶组节约”。
    • 8.
      衣薪释义:用柴草包裹尸体。 语出《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孔颖达 疏:“而棺椁自 殷 已后,则 夏 已前棺椁未具也。”宋 苏轼《哭干儿》诗之一:“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 9.
      裹尸还释义:裹尸还也指“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 10.
      裹尸马革释义: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 11.
      裹尸释义:⒈包裹尸体。⒉谓战死沙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 12.
      锦冒释义:国君死后小敛时用于裹尸的黑色锦囊。
    • 13.
      马革盛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 14.
      马革裹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 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15.
      马革释义:见“马革裹尸”。
    • 16.
      黄旛释义:亦作“黄幡”。黄色的长幅下垂的旗子。宋 周密《齐东野语·滕茂实》:“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旛,题作 宋 臣墓,篆字当深刊。”元 揭傒斯《题<桃源图>》诗:“黄旛青剑北,紫盖白云来。”明 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丧门白虎犹黏体,又撞黄旛豹尾来。”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乾坤宝典》曰:‘黄旛者,旌旗也,常居三合墓辰,所理之地,不可开门取土、嫁娶、纳财、市买及有造作……’曹震圭 曰:‘黄旛者,岁君安居之位,华盖也。故取三合五行墓辰,墓者土也,故言其黄洞。’”

裹尸造句

1.我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2.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3.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4.世界上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5.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

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7.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8.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9.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0.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1.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12.作为军人,应以马革裹尸为荣。

13.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4.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5.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16.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裹尸(guo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裹尸是什么意思 裹尸读音 怎么读 裹尸,拼音是guǒ shī,裹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裹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