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夫 [dīng fū]
1. 壮健的男子。
3. 唐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丁夫 引证解释
⒈ 见“丁夫”。
⒉ 壮健的男子。
引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
《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
⒊ 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引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
明 李梦阳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
《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 河 决 封丘,起 大名,东昌,兗州 及 河南 丁夫数万塞之。”
亦作“丁伕”。 曹禺 《胆剑篇》第三幕:“该出的丁伕徭役,你们抗拒不出。”
丁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属释义:指丁夫。
- 2.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3.
供饷释义:供给差粮。北魏 高允《谏起宫室疏》:“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餉,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 4.
减水河释义:人工开凿用来控制水势的河道。 《宋史·河渠志二》:“若来年虽未大兴 河 役,止令修治旧堤,开减水河,亦须调发丁夫。”《元史·河渠志三》:“减水河者,水放旷则以制其狂,水隳突则以杀其怒。”
- 5.
均工夫释义:亦称“均土”。明 洪武 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户有田一顷,则出丁夫一人,每年农闲时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顷的户,由几户凑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户充夫,非佃户充夫者由田主按亩出米二升五合给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地区。后为里甲制所代替。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 6.
夫家释义:⒈犹言男女。 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周礼·地官·载师》:“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孙诒让 正义:“江永 云:‘诸经凡言夫家者,犹云男女。无妻者为夫,有妻者为家。’案此夫家之义,当从 江 为正。《小司徒》注云:‘夫家犹男女也。’全经言夫家者甚多,其义并同。”《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丁夫工技,止宜先及游手,古者所谓夫家之征是也。”⒉丈夫的家,婆家。《汉书·刘向传》:“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女﹞乃以聘礼还之夫家,听其别娶。”
- 7.
杂差释义:⒈零杂差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小船四隻,一者护送,二者以备杂差。”茅盾《子夜》三:“而且即使平均分配,则连拿‘引’字帖的,伺候灵前的,各项杂差的……总共不下一百人的他们这当差‘连’,每人所得也就戋戋了。”⒉古代徭役之一。《清会典·礼部·养老》:“顺治 元年定,凡军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免其丁夫杂差。”《颜氏家藏尺牍》卷三:“至於从前杂差之弊,凋残之病,笔不能道。以千百仅存之孑遗,半为差徭所驱逐。有鬼无人,有土无屋,竟不成邑。”
- 8.
炮座释义:亦作“礮坐”。 炮车。亦指炮的台座。宋 陈规《守城录》卷一:“金 人广列垒石、砲座,寻碑石、磨盘、石羊虎为砲,欲攻之所,列砲座百餘,飞石如雨,击守城之卒。”《元史·忙兀台传》:“自 郢州 黄家原 盪舟入湖,至 沙洋堡,立砲座十有二,竖云梯先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 人自五月至于今,增兵凡万五千骑,调丁夫五千餘众,以牛车运礮坐六十有餘所。”刘白羽《路标》:“他抱起一颗砲弹看了看。他准备等敌人到跟前,他就把它在砲座上磕炸,连自己带砲一齐炸掉。”
- 9.
耋老释义:⒈年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 注:“七十曰耋。”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餘衣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⒉老年人。《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何休 注:“谦不敢多索丁夫,愿得主帅一二老夫以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