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行 [wēi xíng]
1. 武力行为。指道德行为。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威行 引证解释
⒈ 武力行为。
引《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
⒉ 指道德行为。
引《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张守节 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⒊ 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
陈炽 《议院》:“英 人剏之于前, 德国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威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豫释义:亲自参与。《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在位二十餘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
- 2.
恭己释义:⒈谓恭谨以律己。《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 舜 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汉 刘向《新序·杂事四》:“故王者劳於求人,佚於得贤,舜 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唐 崔元翰《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明史·刘基传》:“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⒉指君主不问政事或大权旁落。《后汉书·梁冀传》:“在位二十餘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时政在 曹氏,天子恭己,悦 志在献
- 3.
满盛释义:⒈兴盛到了极限。 《管子·白心》:“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后汉书·梁冀传》:“在位二十餘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⒉(水势)盛大。《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十月十一日》:“据言今秋 洪湖 为 天门 溃口所灌,水势满盛,再半月后必可放出。”
- 4.
白蛮释义: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 分布于今 云南省 滇池、洱海 地区及 四川省 南部。唐 时其首领参加了 南诏 政权。后晋 天福 二年(公元937年),首领 段氏 在 云南 建立了 大理国。白蛮 中居今 洱海 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唐 杜甫《秋风》诗:“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 青羌 连 白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东谢蛮,其地在 黔州 之西数百里,南接 守宫獠,西连 夷子,北至 白蛮。”宋 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威行 乌 白蛮,解辫请冠裾。”
- 5.
身行释义:⒈操行;品行。《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脩志意,正身行。”汉 贾谊《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⒉亲自执行。《史记·李斯列传》:“昔者 司城子罕 相 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朞年遂劫其君。”⒊只身行走。宋 苏轼《龟山》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菴初白头。”《封神演义》第五二回:“闻太师 曰:‘吾非不能遁回 朝歌 见天子,再整大兵,以图恢復。只人马累赘,岂可捨此身行?’”清 翁方纲《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 6.
金蛇释义:⒈金制的蛇。《隋书·后妃传·宣华夫人陈氏》:“晋王 广 之在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於 陈氏。”清 徐昂发《扬州》诗:“辱井有魂悲玉树,仙都无梦餉金虵。”⒉蛇类之一种。体色金黄,故称。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南土有金蛇,亦名蜴蛇……其蛇粗如大指,长一尺许,鳞甲上有金银。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金蛇》﹝集解﹞引 苏颂 曰:“金蛇生 宾州,澄州。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体作金色。”⒊比喻雷电之光。唐 顾云《天威行》:“金蛇飞状霍闪
- 7.
阑遗释义:⒈遗失。 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诸拾得阑遗物,当日送纳虞侯者,五分赏一。”《新唐书·百官志一》:“阑遗之物,揭於门外,牓以物色,期年没官。”宋 李纲《与向伯恭龙图书》:“当于事定威行之后,置一官司,出文榜,立限期,俾得阑遗之物一钱以上并自陈纳。过期因事彰露,为人告发,并置之法。”⒉遗漏。《元史·世祖纪五》:“括诸寺阑遗人口。”《元史·世祖纪八》:“辛巳,大都 立 蒙古 站屯田,编户岁输包银者及 真定 等路阑遗户,并令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