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级 [jié jí]
1. 次第。
2. 唐宋时低级武职官员。
4. 宋元地方狱吏。
节级 引证解释
⒈ 次第。
引《魏书·释老志》:“年常度僧……若无精行,不得滥採。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备极珍玩,穷诸上饌,如是节级,莫不周施。”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其意以为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其他则节级相为用,大略相统制,如此为宜。”
⒉ 唐 宋 时低级武职官员。
引唐 无名氏 《炀帝开河记》:“又令少年驍卒五万人各执杖督工为吏,如节级、队长之类。”
《旧唐书·懿宗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闕,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用酬征伐之勤。”
《宋史·兵志十》:“伏缘旧例军中拣节级,以挽彊引满为胜。”
⒊ 宋 元 地方狱吏。
引《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 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説 杨志 杀死 没毛大虫 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
国语词典
节级 [jié jí]
⒈ 等级、阶级。
引《左传·文公十六年》唐·孔颖达·正义:「彼从国都而出,计远近节级而别为之名。」
⒉ 职官名。古代军中的低级官员。
引《宋史·卷一九六·兵志十》:「军士选为节级,取两尝有功者,功等以先后,又等以重轻,又等以伤多者为上。」
节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释义:亦作“奸不廝欺,俏不廝瞒”。亦作“奸不廝瞒,俏不廝欺”。犹言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水浒传》第二回:“‘奸不厮欺,俏不厮瞒’,小人不姓 张,俺是 东京 八十万禁军教头 王进 的便是。”《水浒传》第六二回:“‘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
- 2.
上上下下释义:⒈对一个集体中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总称。《水浒传》第四九回:“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钱物,早晚间要教 包节级 牢里做翻他两箇。”《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这样商量定了,过了明日后日两天,就可上路,也省得伯父上上下下,人马山集的在此久坐。”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心地慈祥,口里唠叨,知悉 曾 家事最多,有话就说,曾 家上上下下都有些惹他不起。”⒉谓从头到脚。《红楼梦》第九三回:“众人拿眼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那少年把 鲍廷璽 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八仙桌前,豆
- 3.
差降释义:按等第递降。《唐律疏议·名例三·除名比徒三年》:“除名、免官、免所居官,罪有差降,故量轻重节级比徒。”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卷二:“吴(吴庞)云:‘阁副、侍中子若孙恩泽差别,疏亲又差降,岂非用亲耶?’”
- 4.
开劫度人释义:道教谓 元始天尊 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祕道,谓之开劫度人。”亦省称“开劫”。《隋书·经籍志四》:“天尊 之开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辩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 天尊 经歷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
- 5.
斗级释义:主管官仓、务场、局院的役吏。 斗谓斗子,级谓节级。《明会典·仓庾一》:“景泰 三年,令各仓斗级库子,开写年甲、乡贯、住址,编造文册,候巡视官员点闸。”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司徒公历仕录》:“凡粮到仓,该仓斗级每人先支一斗。”清 顾炎武《钱粮论下》:“吾未见罢任之仓官,寧家之斗级,负米而行者也,必鬻银而后去。”
- 6.
节级释义:⒈次第。 《魏书·释老志》:“年常度僧……若无精行,不得滥採。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备极珍玩,穷诸上饌,如是节级,莫不周施。”宋 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其意以为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其他则节级相为用,大略相统制,如此为宜。”⒉唐 宋 时低级武职官员。唐 无名氏《炀帝开河记》:“又令少年驍卒五万人各执杖督工为吏,如节级、队长之类。”《旧唐书·懿宗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闕,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
- 7.
齿叙释义:⒈录用。《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少与从弟 劭 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 为郡功曹,排摈 靖 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周书·武帝纪上》:“詔 魏 大统 九年以前,都督以上身亡而子孙未齿叙者,节级授官。”⒉按年龄大小定位次。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谢恩》:“拜讫,主事云:‘请诸郎君叙中外。’状元已下各各齿叙,便谢恩。餘人如状元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