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济 [jiē jì]
1. 以财物等资助他人。
英[give financial help; give material assistance to;]
接济 引证解释
⒈ 在物质上援助。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海运》:“诚以风柔之时,出并海之道,汛期不爽,占候不失,即千艘万櫓,保无他患,可以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挽牵之力,免守帮之苦。”
《红楼梦》第五七回:“寳釵 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我伯父开钱庄,他很有钱,时常接济我们。”
国语词典
接济 [jiē jì]
⒈ 救助、支援。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
例如:「接济贫民」。
近救济 周济 援助
接济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周济释义: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2.
帮助释义: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互相帮助。帮助灾民。
- 3.
援助释义:支援;帮助:国际援助。经济援助。援助受难者。
- 4.
救济释义: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困难的人:救济费。救济粮。救济难民。
接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施释义:乐于接济别人。
- 2.
乞粮释义:求人接济粮食。《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 乞粮於 公孙有山氏。”南朝 宋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叔仪 乞粮於 鲁 人。”
- 3.
于济释义:犹接济。於,助词。
- 4.
互助会释义:⒈其宗旨主要不是向会员分配收入,而是在某些共同事情或目的方面帮助、接济或保护他们的组织。⒉一种为防备由于疾病、死亡或年老所引起的负债,由个人自愿组织起来的互助组织。
- 5.
优恤释义:⒈见“优恤”。 ⒉亦作“优卹”。体恤,优待照顾。⒊特指从优抚恤。⒋多接济。
- 6.
俵济释义:谓散发财物接济众人。
- 7.
养恤释义:供养,接济。
- 8.
别仪释义:⒈不同的仪节。 《北史·魏纪三》:“太皇太后 冯氏 崩……三品以下衰服者,至夕復临。其餘唯旦临而已。其拜哭之节,一依别仪。”⒉别敬。《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一年四季,甚么炭敬、冰敬、贄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
- 9.
协济释义:⒈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更相调护,协济於朝。”宋 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且诸将不能协济,反自相忌嫉。”⒉友援;救济;接济。明 徐渭《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转餉 关 中,伫待 萧何 之协济。”《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协济户十八万,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输半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人之中国观》:“而各省亦以款项协济中央。”⒊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清 顾炎武《郡县论七》:“若尽一县之入用之而犹不足,然后以他县
- 10.
博施济众释义: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11.
危而后济释义:危:危险,危急;济:接济。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再给予救助。
- 12.
厘金局释义:亦称“釐捐局”。 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贵州省 设釐金局二十五处。”《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 同治 ﹞十年,直隶省 天津府,改捐输义馆为 天津 釐捐局,抽收百货釐金。”《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为手中提的礼包分量过重,有的因为篮中所买的菜过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颁下来的新章,都要捐过,方许过去。”沈从文《边城》二:“地方还有个釐金局。”亦省作“釐局”。《清史稿·食货志六》:“是年(咸丰 三年)苏 常 叠陷,丁、漕无收,乃设釐局於 上海,藉资接济。”钱仲联《黄公度先生
- 13.
周急继乏释义:周:接济。 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 14.
周给释义:慎密辩给,接济。
- 15.
周穷恤匮释义: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它贫困的人。
- 16.
周赡释义:⒈周济,接济。⒉充足;完备。
- 17.
噪脾释义:犹言痛快,尽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被他们舞弄了数年,弄得囊中空虚,看看手里不能接济……公子要噪脾时,有些掣肘不爽利。”
- 18.
好施乐善释义: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 19.
存润释义:关怀接济。
- 20.
弘济时艰释义:弘:大;济:接济。对当时出现的困难进行大力援救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