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啻 [bù chì]
1. 不止;不只。
例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英[ not less than; ]
2. 如同。
例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英[ like; ]
3. 不过。
例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英[ as good as; but; ]
不啻 引证解释
⒈ 不仅;何止。
引《书·多士》:“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
孔 传:“不但不得还本土而已,我亦致天罚於汝身。”
《后汉书·冯衍传上》:“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
宋 楼槃 《霜天晓角·梅》词:“月淡风轻,黄昏未是清。吟到十分清处,也不啻、二三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字典未收字》:“岂知书成而不传於后,亦不啻 恆河 沙数。”
⒉ 无异于,如同。
引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视一境如一室,刑杀其下不啻僕畜。”
宋 陈亮 《送韩子师侍郎序》:“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誚怒駡,不啻仇敌。”
《西湖佳话·白堤政绩》:“樊素 善于清謳,每歌一声,而齿牙鬆脆,不啻新鶯。”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唐仲笙 这么一说,不啻迎头给 江菊霞 泼了一盆冷水。”
⒊ 只有,不过。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且《太玄》今竟何用乎?不啻覆酱瓿而已。”
⒋ 不如,比不上。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细视,女冰雪为肌,琼瑶作骨,两颊薄晕,如泛朝霞,真神仙不啻也。”
国语词典
不啻 [bù chì]
⒈ 不止、不仅。
引《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
⒉ 如同。
引《书经·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
《红楼梦·第七九回》:「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弟兄,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
不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啻释义:⒈不止;不只:不啻如此。⒉无异于;如同:不啻当头一棒。啻(chì):只。
- 2.
不啻云泥释义:不啻:无异于。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地上的泥土的距离。比喻差别极大。
- 3.
不啻天地释义:不啻:无异于。无异于天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 4.
不啻天渊释义: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5.
不啻惊雷释义:不啻:不止,不亚于。 不啻惊雷:形容很震惊,不亚于被天雷所惊吓。
- 6.
不啻霄壤释义:(差距)不比天和地的差距小。比喻差距非常大。啻:只,仅仅。不啻:不仅仅,不比……小,一般用作比较。霄:云霄,指天空。壤:土壤,指大地。
- 7.
不翅释义:⒈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⒉不啻。翅,通“啻”。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宋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林纾《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⒊不啻。翅,通“啻”。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海陵 睨人
- 8.
丙魏释义:丙吉、魏相 的并称。 两人均为 汉宣帝 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汉书·丙吉魏相传赞》:“孝宣 中兴,丙 魏 有声。”宋 宋祁《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诗:“今日谋献须 丙 魏,他年宾客但 邹枚。”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且復命 丙 魏,不啻求 韩 彭。”
- 9.
乐营释义:旧时官妓的坊署。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二:“二君皆以长年,精求释道,乐营子女,厚给衣粮,任其外住。若有饮宴,方一召来。柳际花间,任为娱乐。”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五:“乐营门外柳如荫,中有佳人画阁深。若使五陵公子见,买时应不啻千金。”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 卢 家泣。”
- 10.
俊敏释义:灵敏过人。 宋 苏轼《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郑 君知其俊敏篤问学,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某见人家子弟醇谨及俊敏者,爱之不啻如常人之爱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若復分三部设官,选才力俊敏者为之,庶乎分减簿领,稍得精意。”
- 11.
刑杀释义:处以死刑。《周礼·秋官·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视一境如一室,刑杀其下,不啻僕畜,厚加剥夺,名为进奉,其实贡入之数百一焉。”宋 刘筠《刑法叙略》:“掌囚掌守囚及刑杀。”
- 12.
刻书释义:刻版印书。清 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 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鉅宋广韵>前言》:“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
- 13.
匹夫僮妇释义:同“匹夫匹妇”。 《后汉书·冯衍传》:“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李贤 注:“僮犹贱也。”
- 14.
咸泉释义:含盐分的泉水,可以制盐。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四:“蜀江 有咸泉。有能相度泉脉者,卓竹江心,谓之卓筒井,大率近年不啻千百井矣。”《宋史·食货志下五》:“近岁咸泉减耗,多杂沙土。”
- 15.
坐收释义:⒈因连坐而收监入狱。《史记·孝文本纪》:“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衡山王 赐,淮南王 弟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 衡山王。”⒉谓轻易而获。《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待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出师,可以兵不疲劳,坐收 淮北 也。”宋 陆游《射的山观梅》诗:“坐收国土无双价,独立 东皇太一 前。”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此进率者,非地主毫末之功,而独坐收其利,是又不啻驱社会之人而悉为之僕也。”
- 16.
富健释义:丰富而雄健。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戴凯 人实贫羸,而才章富健。”明 胡应麟《诗薮·宋》:“自 李商隐、唐彦谦 诸诗作祖,宋 初 杨大年、钱惟演、刘子仪 辈,翕然宗事,号西崑体。人多訾其僻涩,然诸人材力富健,格调雄整,视 义山 不啻过之,惟丰韵不及耳。”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一章二:“攀龙 才力富健,凌铄一时;诗多佳者,而古乐府却最为驽下。”
- 17.
御备释义:防备。 《北齐书·慕容俨传》:“儼 随方御备,瑱 等不能克。”《旧唐书·朱瑄传》:“及 徐 泗 平,全忠 乃移兵攻 鄆。三四年间,每春秋入其境剽掠…… 瑄 御备殫竭。”前蜀 杜光庭《录异记·忠》:“长家苑囿城隍,不啻百里,若外兵来逼,须有御备。”
- 18.
惭蹙释义:亦作“慙蹙”。羞愧而局促不安。唐 罗隐《谗书·投知书》:“某去年秋,尝以所为文两通上献,其贵贱之相远,崖谷之相悬,且不啻千里……由是卑折慙蹙,若不自容者,以至於今。”
- 19.
扇面释义:⒈折扇或团扇的面儿,用纸、绢等做成。宋 吴自牧《梦粱录·夜市》:“衣市有……梅竹扇面儿。”清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曹禺《雷雨》第一幕:“您给我画的扇面呢?”⒉比喻展现眼前的美景。《西湖老人繁胜录》:“﹝ 金国 奉使﹞下节步行,争説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不啻説,我北地草木都衰了,你南中树木尚青。”元 徐再思《梧叶儿·即景》曲:“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 瀟湘 暮秋。”
- 20.
持服释义:守孝,服丧。《晋书·齐王冏传》:“著布袙腹,为齐持服。”唐 韩愈《与郑相公书》:“孟 之深友太子舍人 樊宗师,比持服在 东都,今已外除,经营 孟 家事,不啻如己。”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俺嫂嫂可无倚靠,现持服。”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丧服各有等衰,为父母持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