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 [wú gǎn]
1. 无憾。感,“憾”的古字。
无感 引证解释
⒈ 无憾。感,“憾”的古字。
引《逸周书·大戒》:“使众之道,抚之以惠,内姓无感,外姓无讁。”
孔晁 注:“感,古憾字。”
⒉ 不为情感所动;没有感触。
引《文选·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张铣 注:“无感,谓哀乐不能在怀也。”
《晋书·王坦之传》:“﹝ 坦之 ﹞著《废庄论》曰:‘……夫独构之唱,唱虚而莫和;无感之作,义偏而用寡。’”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
无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非木石释义: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 2.
人非草木释义: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 3.
体气释义:⒈指诗文的体制格调。 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拟《郊祀》,须得其体气典奥处。”⒉指禀性,气质。《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世说新语·品藻》“元礼 居八俊之上”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姚信《士纬》:“陈仲举 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北史·元子华传》:“子思 以手捋鬚,顾谓 子华 曰:‘君恶体气。’”⒊指气血或气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性,忧喜不留於情,泊然无感,而体气
- 4.
内姓释义:同姓。《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举也,内姓选於亲,外姓选於旧。”杨伯峻 注:“内姓谓同姓,亲谓支系之亲近者。”《逸周书·大戒》:“使众之道,抚之以惠,内姓无感,外姓无讁。”
- 5.
冬假释义:研究之结果,自觉和灵峰之梅,并无感情,倒是和糟鸡酱鸭,颇表好感。
- 6.
冷如霜雪释义:冷得象霜雪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霜雪一样冷。
- 7.
冻僵释义:由于冷冻而引起的麻木,无感觉。
- 8.
凛如霜雪释义: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 9.
凛若冰霜释义:凛:冷。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10.
凛若秋霜释义: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 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 11.
吠尨释义:亦作“吠厖”。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金 王琢《七月十五夜看月》诗:“歷树有惊鹊,悄隣无吠厖。”元 曹伯启《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之一:“田家桑梓碧幢幢,过客鞭声引吠尨。”明 刘基《凉夜》诗:“瀟瀟凉雨泻簷瀧,聒聒鸣蛙似吠厖。”
- 12.
忿怼释义:怨恨。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班固 以为露才扬己,忿懟沉江。”《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五年》:“上又令有司奏 庐江王 禕 忿懟有怨言,请穷治;不许。”清 戴名世《与何屺瞻书》:“其於当世之故,不无感慨忿懟,而其辞类有稍稍过当者,世且以僕为駡人。”
- 13.
感帨释义:《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郑玄 笺:“奔走失节,动其佩饰。”后以“感帨”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感,通“撼”。
- 14.
木石释义:⒈树木和山石。⒉指木头与石头。⒊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⒋指刑具。⒌指山水画。⒍指宫室等建筑工程。⒎枳椇子的别名。
- 15.
泊然释义:恬淡无欲貌。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山林以寄其迹,爵禄不入于心,泊然无营,五十餘载。”《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以亲嫌,遂移 戎州,庭坚 泊然,不以迁謫介意。”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宁氏 年五十餘,一日告众坐化曰:‘三年后啟龕,吾復活矣。’遂泊然而逝。”
- 16.
猜克释义:⒈猜忌好胜。《新唐书·苏安恒传》:“武后 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安恒 投匭上书……书奏,后虽猜克,不能无感,乃召见赐食,厚慰遣之。”⒉指猜忌而加以约束。《新唐书·李训传》:“初,注(郑注)先显,训 藉以进,及势相埒,赖宠争功,不两立……乃出 注 使镇 凤翔,外为助援,内实猜克,得逞,且杀之。”
- 17.
石人石马释义:比喻毫无感情,徒有外表。
- 18.
糊糊涂涂释义: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的。
- 19.
能无释义:反问语。犹能不。《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於大国,能无亡乎?”明 刘基《旅兴》诗之十:“人生非草木,能无感中情?”参见“能不”。
- 20.
褰裳释义:⒈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⒉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南朝 陈 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