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政 [bà zhèng]
1. 谓免除宰相职务。
罢政 引证解释
⒈ 谓免除宰相职务。参见“罢相”。
引《宋史·高宗纪四》:“吕颐浩 等以旱乞罢政。”
《明史·李东阳传》:“既罢政居家,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以给朝夕。”
罢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面释义:⒈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清 翟灏《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⒉佛的面子,佛的情面。元 宋元怀《拊掌录》:“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
- 2.
真率会释义:宋 司马光 罢政在 洛,常与故老游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号“真率会”。见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
- 3.
老人星图释义:即寿星图。一种绘有寿星仙人像的画,旧时多用于寿庆。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八:“陈恭公 初罢政,判 亳州。年六十九,遇生日,亲族往往献老人星图以为寿。”
- 4.
诐行释义:偏邪不正的行为。《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 王安石《答手诏封还乞罢政事表札子》:“今待辠期年,而法度未能一有所立,风俗未能一有所变。朝廷内外,詖行邪説,乃更多於乡时。”清 汪懋麟《<文庙纪略>序》:“去其淫言詖行、诡怪判道之举,无非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