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习流 习流的意思
liú

习流

简体习流
繁体習流
拼音xí liú
注音ㄒㄧˊ ㄌ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liú,(1) 液体移动。【组词】: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例句】: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 传播。【组词】: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组词】: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 像水流的东西。【组词】:气流。暖流。电流。(6) 向坏的方面转变。【组词】:流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组词】:流放。流配。(8) 品类,等级。【组词】:流辈。流派。(9) 指不正派。【组词】:二流子。

基本含义

指习惯或风格的流派。

习流的意思

习流 [xí liú]

1. 水师。

习流 引证解释

⒈ 水师。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 吴。”
司马贞 索隐谓习流为“流放之罪人,使之习战,任为卒伍,故有二千人。”然 徐天祐 《吴越春秋注·勾践伐吴外传》以为“笠泽 之战, 越 以三军潜涉,盖以舟师胜,此所谓习流,是即习水战之兵。” 顾炎武 《日知录·史记注》亦以“习流谓士卒中之善泅者别为一军。 《索隐》乃曰流放之罪人,非也。”今从后说。亦谓熟习水性。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巡 江 而习流。”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新募餘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⒉ 今从后说。亦谓熟习水性。


国语词典

习流 [xí liú]

⒈ 娴习于水战的水师。

《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习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韶院释义: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 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足时,则由云韶院的歌舞艺伎补充。
    • 2.
      偏伍释义: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清 贝青乔《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 3.
      诸御释义:⒈嫔妃。《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成玄英 疏:“夫帝王宫闈,拣择御女,穿耳翦爪,恐伤其形。”⒉官名。军中理事官员。《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 吴。”司马贞 索隐:“诸御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职掌者。”⒊复姓。春秋 齐 有 诸御鞅。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 4.
      鋭士释义:⒈秦精兵名。 ⒉泛指精锐的士卒。鋭士造句。⒊秦 精兵名。《荀子·议兵》:“魏 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 之鋭士;秦 之鋭士,不可以当 桓 文 之节制。”《汉书·刑法志》:“齐愍 以技击彊,魏惠 以武卒奋,秦昭 以鋭士胜。”颜师古 注:“鋭,勇利。”章炳麟《封建考》:“及夫 晋 之五两,吴 之多力利趾,越 之习流,魏 之武卒,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⒋泛指精锐的士卒。《六韬·兵道》:“伏其鋭士,寂若无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自择选鋭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餘里浅瀨。”《新唐书·王智兴传》

习流(xil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习流是什么意思 习流读音 怎么读 习流,拼音是xí liú,习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习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