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屯田制 屯田制的意思
túntiánzhì

屯田制

简体屯田制
繁体
拼音tún tián zhì
注音ㄊㄨㄣˊ ㄊ一ㄢˊ ㄓ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ún zhūn,(1) 聚集,储存。【组词】:屯粮。屯积。屯聚。(2) 驻军防守。【组词】: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3) 村庄。【组词】:皇姑屯。屯子(村庄)。 ◎ 困难。【例句】: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tián,(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组词】:田野。耕田。(2) 和农业有关的。【组词】:田家。田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屯田制的意思

屯田制 [tún tián zhì]

1. 中国古代利用农民、士兵或商人开垦荒废土地,解决军粮、税粮的制度。始于西汉边塞屯田,三国时曹操实行较完备的屯田制度,收效极大,唐以后各代对屯田称呼不一,元、明、清各代仍称屯田,明代屯田区域最广,清代时屯田渐成民田,军屯亦废。


国语词典

屯田制 [tún tián zhì]

⒈ 汉代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征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称为「屯田制」。分军屯、民屯、商屯。

《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


屯田制是什么意思 屯田制读音 怎么读 屯田制,拼音是tún tián zhì,屯田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屯田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