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罪 [zhòng zuì]
1. 严重的罪行。如谋杀罪、强奸罪、抢劫罪等。
英[felony; heavy offence;]
重罪 引证解释
⒈ 重大罪行。
引《周礼·秋官·大司寇》:“重罪,旬有三日坐。”
⒉ 指死刑。
引《国语·齐语》:“桓公 曰:‘为之若何?’ 管子 对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
韦昭 注:“重罪,死刑也。”
《汉书·刑法志》:“景帝 元年,下詔曰:‘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重罪,谓死刑。”
国语词典
重罪 [zhòng zuì]
⒈ 重大的罪刑。
例如:「掳人勒赎是一项重罪,依现行刑法,最低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罪释义:重罪。《周礼·秋官·司圜》:“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汉书·刑法志》:“凡囚,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梏桎,下罪梏。”
- 2.
中罪释义:⒈介于轻罪与重罪之间的罪行。 《周礼·秋官·司圜》:“中罪,二年而舍。”《汉书·贾谊传》:“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颜师古 注:“中罪,非大非小也。”⒉指犯中罪的人。汉 仲长统《损益篇》:“髠笞不足以惩中罪,安得不至於死哉!”
- 3.
二三释义:⒈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宋 文天祥《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⒉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汉 王褒《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
- 4.
以刑致刑释义: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 5.
佛法死人释义:违犯小乘戒律所严加禁制之杀人、淫乱、窃盗、妄语等四种重罪之人。
- 6.
候官释义: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都可称候官。 (1)占候之官。《汉书·王莽传下》:“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忧之。”(2)执掌侦伺刺探情况的官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宫千数,重罪受賕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胡三省 注:“魏太祖 置候官,以伺察内外。”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七:“魏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明 之厰卫。”参见“候人”、“候者”。
- 7.
僧祇户释义:北魏 僧官管辖的民户。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不向官府供输赋役。 北周 武帝 消灭寺院,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魏书·释老志》:“ 曇曜 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賑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高宗 并许之,於是僧祇户、粟及寺户,徧于州镇矣。”
- 8.
公共秩序释义:大家应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社会上流氓、阿飞、盗窃、凶杀、强奸犯、贪污犯、破坏公共秩序、严重违法乱纪等严重罪犯以及公众公认为坏人的人,必须惩办。”
- 9.
刑宪释义:⒈刑法。汉 王充《论衡·答佞》:“圣王刑宪,佞在恶中;圣王赏劝,贤在善中。”唐 韩愈《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或居台鉉,或处权衡,或列近职而预机谋,或当峻秩而掌刑宪,事分逆顺,理合去留。”⒉刑罚。宋 范仲淹《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并军须杂物》:“既称军须,动加刑宪,物价十倍,吏辱百端,输纳未前,如负重罪。”《元典章·刑部·新刑》:“但犯大辟犯人出於不得已,身遭刑宪,瞑目而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知陷阱已深,劝令诬服,以免刑宪。”
- 10.
反逆释义:⒈相反。《史记·晋世家》:“今适庶名反逆,此后 晋 其能毋乱乎?”⒉叛逆;谋反。《汉书·晁错传》:“吴王 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明史·宁献王权传》:“弟 弋阳王 奠壏 訐其反逆,巡抚 韩雍 以闻。”郭沫若《我的童年》二:“这大约是我的一生成为了反逆者的第一步。”⒊北齐 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 唐 律承 北齐 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反逆既异餘犯,虽欲矜恕,如何可得?”⒋颠簸。宋 苏轼《问养生》:
- 11.
四禅比丘释义:得四禅而自以为证四果,起增上慢且临终时犯谤佛重罪,堕入地狱的佛弟子。
- 12.
失出释义:谓重罪轻判或应判刑而未判刑。 《旧唐书·徐有功传》:“则天 览奏,召 有功 詰之曰:‘卿比断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宋史·徽宗纪一》:“﹝ 元符 三年﹞罢理官失出之罚。”
- 13.
小过释义:⒈稍微逾量。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⒉小的过错。《管子·五辅》:“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韩非子·内储说上》:“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云笈七籤》卷一一六:“女本 上清 仙人也,有小过,謫在人间,年限既毕,復归上天。”陆嵩《鬻儿行》:“是儿亲生不论价,但愿小过休笞鞭。”⒊今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对犯错误者的一种行政处分。如:记小过一次。
- 14.
战犯释义:发动非正义战争或在战争中犯严重罪行的人。
- 15.
无间地狱释义:⒈佛教语。即阿鼻地狱(梵语avic-inaraka)。据《俱舍论》卷十一称,造“十不善业”的重罪者堕入之,“受苦无间”,是地狱的最底层。⒉指无间地狱中的重罪者。
- 16.
曲宥释义:曲意宽容。 《明史·焦源溥传》:“今即为选侍乞怜,第可求曲宥前辜,量从优典,而移宫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盗宝诸奄不可得而宽宥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代父赎罪》:“臣本生父 道然,身罹重罪,已荷天恩曲宥。”《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汉文帝 母舅 薄昭,封侯为将军,犯法当死,文帝 不以至亲曲宥,流涕赐死。”
- 17.
条画释义:⒈条规;法令。唐 李翱《兵部武侍郎墓志》:“我将死,凡家事细大,皆有条画在文字矣。”《元史·郭宝玉传》:“﹝ 宝玉 ﹞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帝知其无辜,欲释其事,特命大赦,而 绰斯戩 增入条画内,独不赦前事。”⒉筹划;谋划。宋 叶适《代人上书》:“惟是垣墙障蔽之地,未有条画。”《明史·崔亮传》:“初,亮 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清 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言事之文,必先洞悉所事之条理
- 18.
深辜释义:重罪。
- 19.
炒铁释义:⒈明 代的一种刑罚。 对重罪人犯罚以炒矿砂炼铁的苦役。《明史·刑法志一》:“情重者煎盐、炒铁,死罪五年,流罪四年。”⒉制造铁器;打铁。翟强《刘顺清》:“我们从山上搬下来三口一千多斤的大铁钟,要请你去炒铁,给我们一连人打镢头、打斧子、倒铧叶子。”
- 20.
烧头释义:⒈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头,以示虔诚。《法苑珠林》卷五一:“舍利高出,见者不同……或有全不见者。问其本末,为一生已来多造重罪,有善友人教使彻到懺悔,或有烧头炼指,刺血洒地,殷重至诚,遂得见之。”⒉方言。指作燃料用的柴草。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献给耿长锁》:“咱县目前还有十一个受灾村,从去年就没有柴烧,首先要供给他们;再其次是经济作物地区,也缺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