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桑榆 桑榆的意思
sāng

桑榆

简体桑榆
繁体
拼音sāng yú
注音ㄙㄤ ㄩ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g,(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组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2) 姓。

yú,(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组词】: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2) 姓。

基本含义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色渐暗,暮色已临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年老。

桑榆的意思

桑榆 [sāng yú]

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 sunset; ]

2.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 old age; ]

桑榆 引证解释

⒈ 桑树与榆树。

汉 刘向 《九叹·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鸣鳩栖於桑榆。”
《晋书·夏侯湛传》:“鸿鵠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⒉ 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清 魏源 《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诗之四:“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⒊ 因以喻事之后阶段。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终能奋翼 黽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桑榆儻可收,愿寄相思字。”
金 元好问 《酬韩德华送归之作》诗:“桑榆儻可收,岁事在穮蓘。”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之四:“兵諫匆匆事有无,将军计已失桑榆。”

⒋ 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李善 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
《隋书·王韶传》:“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於畴昔,昏忘又多。”
宋 范成大 《次韵郑校书参议留别》:“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清 沉起凤 《谐铎·虎痴》:“况我年近桑榆,家无兰玉。”

⒌ 喻指隐居田园。

《魏书·逸士传·眭夸》:“或人谓 夸 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


国语词典

桑榆 [sāng yú]

⒈ 桑树及榆树。

《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⒉ 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

《文选·颜延之·秋胡诗》:「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桑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释义: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 2.
      东隅释义:日出东方,故 以东隅指早晨。也指东方。《后汉书 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3.
      丝竹中年释义:《晋书·王羲之传》:“謝安 嘗謂 羲之 曰:‘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别,辄作數日惡。’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赖絲竹陶寫。’”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絲竹中年”。傅尃《避地》诗之二:“賓朋此日差相倚,絲竹中年强自寬。”
    • 4.
      争长释义:⒈争行礼先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 来朝,争长。”⒉犹争霸。唐 魏徵《赋西汉》诗:“受降临 軹道,争长趣 鸿门。”清 钱谦益《贺中泠<净香稿>序》:“余閒居无事,尚欲以桑榆之末光,与 中泠 争长于 黄池。”⒊争相增长。王统照《华亭鹤·母爱》:“微汗,烦躁,在她身上与搏跃的心头阵阵争长。”
    • 5.
      余日释义:⒈闲暇时日。《商君书·垦令》:“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餘日。”《文选·傅毅<舞赋>》:“郑 卫 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餘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李善 注:“餘日,听览之餘日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引》:“己丑北还,养疴溪上,稍以餘日,检括诸故书。”⒉多馀的日数。《穀梁传·文公六年》:“闰月者,附月之餘日也。”⒊犹晚年,馀年。清 荀悦《汉纪·宣帝纪》:“故乐与其乡党、宗族共受其赐,以尽吾餘日。”晋 张华《答何劭》诗之一:“从容养餘日,取乐於桑榆。”清 顾炎武《营平二州史事
    • 6.
      先朝释义:⒈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清 顾炎武《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黄人《<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王溥,以收桑榆之效。”⒉指先帝。《南史·袁粲传》:“武帝 詔曰:‘袁粲、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
    • 7.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8.
      垂榆释义:垂老,暮年。 榆,桑榆,古谓日落之处。宋 王禹偁《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明代方求于翘楚,高堂渐逼于垂榆。”
    • 9.
      收桑榆释义:见“收之桑榆”。
    • 10.
      收榆释义:喻晚年。明 徐渭《启诸南明侍郎》之一:“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安心於结草。”参见“收之桑榆”。
    • 11.
      晞光释义:⒈沐浴于阳光。 ⒉喻沐受恩惠。晋 陆云《赠顾先彦》诗之四:“时过年迈,晻冉桑榆;晞光赖润,亦在斯须。”⒊早晨的阳光。明 夏完淳《端午赋》:“晞光拂其蕙畹,皋阴沐於蒲塘。”
    • 12.
      暮景桑榆释义: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 13.
      暮景释义:⒈傍晚的景色。 ⒉老年时的景况:桑榆暮景。
    • 14.
      松邱释义:指坟墓。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邱。”
    • 15.
      桑榆年释义:指晚年,暮年。清 方文《述哀》诗:“所痛桑榆年,转见家荡析。无孙已闇伤,无妇又增恤。”参见“桑榆”。
    • 16.
      桑榆晚景释义:同“桑榆暮景”。 宋 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桑榆晚景,忽蒙收録之恩。”金 王彧《禅颂》诗:“桑榆晚景無多子,針芥人生豈易投。”
    • 17.
      桑榆晚释义: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桑毓域的网名,课堂在线的版主。 桑榆本指太阳已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日落西山,后借指落日余光处,也比喻人的晚年,《汉书·冯异传》记载:“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18.
      桑榆景释义:见“桑榆之景”。
    • 19.
      桑榆释义:⒈落日的余辉照在桑树、榆树上。指傍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⒉比喻人的老年时光:桑榆晚景。
    • 20.
      桑榆暖释义:亦作“桑榆煖”。 谓晚年幸福。唐玄宗《续薛令之题壁诗》:“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宋 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宦游四十年,归逐桑榆暖。”宋 范成大《将至吴中亲旧都来相迓感怀有作》诗:“新事略从年少问,故人差觉坐中稀。不须更説桑榆暖,霜后鱸鱼也自肥。”参见“桑榆”。

桑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释义: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 2.
      东隅释义:日出东方,故 以东隅指早晨。也指东方。《后汉书 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3.
      丝竹中年释义:《晋书·王羲之传》:“謝安 嘗謂 羲之 曰:‘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别,辄作數日惡。’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赖絲竹陶寫。’”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絲竹中年”。傅尃《避地》诗之二:“賓朋此日差相倚,絲竹中年强自寬。”
    • 4.
      争长释义:⒈争行礼先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 来朝,争长。”⒉犹争霸。唐 魏徵《赋西汉》诗:“受降临 軹道,争长趣 鸿门。”清 钱谦益《贺中泠<净香稿>序》:“余閒居无事,尚欲以桑榆之末光,与 中泠 争长于 黄池。”⒊争相增长。王统照《华亭鹤·母爱》:“微汗,烦躁,在她身上与搏跃的心头阵阵争长。”
    • 5.
      余日释义:⒈闲暇时日。《商君书·垦令》:“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餘日。”《文选·傅毅<舞赋>》:“郑 卫 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餘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李善 注:“餘日,听览之餘日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引》:“己丑北还,养疴溪上,稍以餘日,检括诸故书。”⒉多馀的日数。《穀梁传·文公六年》:“闰月者,附月之餘日也。”⒊犹晚年,馀年。清 荀悦《汉纪·宣帝纪》:“故乐与其乡党、宗族共受其赐,以尽吾餘日。”晋 张华《答何劭》诗之一:“从容养餘日,取乐於桑榆。”清 顾炎武《营平二州史事
    • 6.
      先朝释义:⒈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清 顾炎武《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黄人《<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王溥,以收桑榆之效。”⒉指先帝。《南史·袁粲传》:“武帝 詔曰:‘袁粲、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
    • 7.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8.
      垂榆释义:垂老,暮年。 榆,桑榆,古谓日落之处。宋 王禹偁《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明代方求于翘楚,高堂渐逼于垂榆。”
    • 9.
      收桑榆释义:见“收之桑榆”。
    • 10.
      收榆释义:喻晚年。明 徐渭《启诸南明侍郎》之一:“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安心於结草。”参见“收之桑榆”。
    • 11.
      晞光释义:⒈沐浴于阳光。 ⒉喻沐受恩惠。晋 陆云《赠顾先彦》诗之四:“时过年迈,晻冉桑榆;晞光赖润,亦在斯须。”⒊早晨的阳光。明 夏完淳《端午赋》:“晞光拂其蕙畹,皋阴沐於蒲塘。”
    • 12.
      暮景桑榆释义: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 13.
      暮景释义:⒈傍晚的景色。 ⒉老年时的景况:桑榆暮景。
    • 14.
      松邱释义:指坟墓。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邱。”
    • 15.
      桑榆年释义:指晚年,暮年。清 方文《述哀》诗:“所痛桑榆年,转见家荡析。无孙已闇伤,无妇又增恤。”参见“桑榆”。
    • 16.
      桑榆晚景释义:同“桑榆暮景”。 宋 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桑榆晚景,忽蒙收録之恩。”金 王彧《禅颂》诗:“桑榆晚景無多子,針芥人生豈易投。”
    • 17.
      桑榆晚释义: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桑毓域的网名,课堂在线的版主。 桑榆本指太阳已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日落西山,后借指落日余光处,也比喻人的晚年,《汉书·冯异传》记载:“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18.
      桑榆景释义:见“桑榆之景”。
    • 19.
      桑榆释义:⒈落日的余辉照在桑树、榆树上。指傍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⒉比喻人的老年时光:桑榆晚景。
    • 20.
      桑榆暖释义:亦作“桑榆煖”。 谓晚年幸福。唐玄宗《续薛令之题壁诗》:“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宋 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宦游四十年,归逐桑榆暖。”宋 范成大《将至吴中亲旧都来相迓感怀有作》诗:“新事略从年少问,故人差觉坐中稀。不须更説桑榆暖,霜后鱸鱼也自肥。”参见“桑榆”。

桑榆造句

1.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这个道理。

2.很简单,有你后悔的一天,后悔我也不会回头,因为我懂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

3.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4.老伯以种花、养雀来度过桑榆晚景。

5.桑榆暮景的人总爱回忆往事。

桑榆(sang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桑榆是什么意思 桑榆读音 怎么读 桑榆,拼音是sāng yú,桑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桑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