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肉冠 肉冠的意思
ròuguān

肉冠

简体肉冠
繁体
拼音ròu guān
注音ㄖㄡˋ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òu,(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组词】: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桂圆肉。冬瓜肉厚。(3) 果实不脆,不酥。【组词】:肉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组词】:做事真肉。(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基本含义

指人或动物头部上端的红色肉质突起物,也比喻傲慢自大的态度或言行。

肉冠的意思

肉冠 [ròu guān]

1. 鸟类头顶长的肉质的凸起,形状似冠。

[comb;]

肉冠 引证解释

⒈ 鸟类头顶上突起的肉质组织,红色或略带紫色,形状似冠,故名。


国语词典

肉冠 [ròu guān]

⒈ 鸟类头顶长出的肉块,呈冠状,故称为「肉冠」。形状大小不一,颜色红紫不等。雄性较发达。


肉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吉了释义:鸟名。即秦吉了。似鹦鹉,嘴脚皆红,脑后有肉冠,善效人言。唐 白居易《双鹦鹉》诗:“始觉琵琶絃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旧唐书·音乐志二》:“今案 岭 南有鸟,似鸜鵒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亦云料。”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唐 万年 县尉 段公路 撰《北户录》,纪 廉州 民获赤白吉了者。赤者寻卒,白者久而能言,笑语效人,禽之珍者也。”清 曹寅《客馈洋茶半开戏题》诗:“吉了诅春浑不省,唐花纷笑总成堆。”参见“秦吉了”。
    • 2.
      柔冠释义:指雄鸡头上的肉冠。
    • 3.
      食火鸡释义:动物名。 走禽类。体较鸵鸟小,头顶有肉冠,羽黑色,不能飞,善行走。口腔内色赤如火,俗传能吞食火炭,故名。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驼鸟》。
    • 4.
      鸡冠释义:鸡头上高起的肉冠。也叫鸡冠子。
    • 5.
      黑颈鹤释义:鹤的一种,头顶有红色肉冠,头和颈部黑色,身体的羽毛灰白色,翅膀和尾部的羽毛黑色。 生活在高原湖泊和沼泽地带,吃鱼、蛙、螺和昆虫等。

肉冠(rou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肉冠是什么意思 肉冠读音 怎么读 肉冠,拼音是ròu guān,肉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肉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