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札 [zhù zhá]
1. 同“驻扎”。
驻札 引证解释
⒈ 驻札:同“駐劄”。
引《元史·顺帝纪十》:“以少保 秃鲁 为 陕西 行中书省、左丞相,本省驻札。”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惟是官兵驻札地方,合先晓諭城外居民,尽移城内,空下房屋,听各将领派兵住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緑旗兵不下数万,应请将省会及道员驻札之处,其城守营皆改为八旗驻防矣。”
⒉ 駐劄:亦作“駐札”。
引宋 岳飞 《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光 、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传旨》:“如今全师驻札 淮阳,且喜军威远播,胡虏侧目。”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 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 松藩 驻札。”
驻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坐牀释义:⒈指坐具。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白象﹞背设五綵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⒉旧时婚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狼 在前,翠莲 在后,先生捧着五穀,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天雨花》第二一回:“不是去睡,叫做坐牀,乃是成亲规矩。”详“坐牀撒帐”。⒊西藏 指喇嘛活佛“转世”继位的仪式。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 云丹嘉穆错 ﹞十四岁入 藏 坐牀,二十八岁示寂。”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 2.
征进释义:进军征伐。《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大军每年征进,行者有暴露之苦,居者负输挽之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於是遂起军往 汝南 驻札,招军买马,徐图征进。”张篁溪《记自立会》:“派将固守,再筹征进。”
- 3.
时宪法释义:即时宪历。清 俞正夑《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是年(康熙 三十三年)赐 西藏 第巴 金印,颁三十四年《时宪法》列 蒙古 各游牧节气。”亦称“时宪术”。《清史稿·时宪志一》:“世祖 定鼎以后,始絀 明 之旧历,依新法推算,即承用二百六十餘年之《时宪术》也。”参见“时宪历”。
- 4.
踏白军释义: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宋 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金 人攻 蔡州,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踏白”。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
- 5.
边夷释义: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晋书·滕脩传》:“脩 在南积年,为边夷所附。”《敦煌曲子词·洞仙歌》:“华烛光辉,深下帡幃,恨征人久镇边夷。”明 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辨》:“夫 辽 固 唐 之边夷也,乘 唐 之衰,草窃而起。”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十三年,厄鲁特 纠边夷入犯 西寧。”
- 6.
驻札释义:⒈驻札:同“駐劄”。《元史·顺帝纪十》:“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中书省、左丞相,本省驻札。”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惟是官兵驻札地方,合先晓諭城外居民,尽移城内,空下房屋,听各将领派兵住宿。”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緑旗兵不下数万,应请将省会及道员驻札之处,其城守营皆改为八旗驻防矣。”⒉駐劄:亦作“駐札”。宋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董光、游奕军统制姚政等申统率军马在潁昌府驻札。”明郑若庸《玉玦记·传旨》:“如今全师驻札淮阳,且喜军威远播,胡虏侧目。”《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