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掠 [jié lüè]
1. 抢劫。
英[ plunder; ]
2. 掠夺。
例劫掠乡民。
英[ prey; ]
劫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刼掠”。亦作“刦掠”。
⒉ 抢劫;掠夺。
引《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欒盈 过於 周,周 西鄙掠之” 晋 杜预 注:“劫掠财物。”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劗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掠。”
《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诸川 吐蕃 兵马还来刼掠 沙州。姧人探得事宜,星夜来报僕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詗知 嵎 等于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江 南草贼生发,刼掠平民子女、财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扼守住这个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让 凤山 这边和山那边的以劫掠老百姓为生活的坏军队的连成一气。”
冰心 《怀念老舍先生》:“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入 北京,大肆劫掠。”
⒊ 指劫掠者。
引《宋书·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
国语词典
劫掠 [jié lüè]
⒈ 强夺。
引《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掳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
近打劫 掠夺 劫夺 劫掠 侵夺 侵掠 侵占 强抢 抢掠 抢劫
劫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刘释义:虔刘。 劫掠;杀戮。
- 2.
六贼释义:⒈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⒉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⒊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⒋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 3.
击夺释义:抢夺,劫掠。
- 4.
剥剔释义:⒈宰杀并分解骨肉。⒉劫掠。
- 5.
剥掠释义:犹劫掠。
- 6.
剽拂释义:劫掠。唐 元稹《告畬三阳神文》:“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人民遂空,万不存一。”
- 7.
剽掠释义:抢劫掠夺;击杀敌兵剽掠各大城乡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唐.杜牧《阿房宫赋》
- 8.
剽略释义:⒈劫掠。 ⒉犹抄袭。
- 9.
剽蹂释义:劫掠蹂躏。
- 10.
剽盗释义:⒈劫掠。⒉强悍的盗贼。⒊抄袭。
- 11.
劫击释义:亦作“刼击”。劫掠攻打。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安禄山 以 玄宗 四十三年盗 幽州 兵,刼击郡县,踰关据京,天下掉挠。”
- 12.
劫略释义:⒈以威力胁迫。⒉抢劫掠夺。
- 13.
劫钞释义:犹劫掠。
- 14.
响马释义:旧指在路上劫掠过往行人的强盗。因行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
- 15.
寇掠释义:侵犯劫掠。《后汉书·冯绲传》:“武陵 蛮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间,荆州 刺史 刘度、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皆没。”《周书·陈忻传》:“魏孝武 西迁之后,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 东魏,仍密遣使归附。”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贼马肥健,时出寇掠。”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
- 16.
寇攘释义:⒈劫掠;侵扰。⒉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 17.
寇暴释义:侵夺劫掠。
- 18.
寇略释义:侵犯劫掠。《汉书·匈奴传下》:“单于始用 夏侯藩 求地有距 汉 语,后以求税 乌桓 不得,因寇略其人民。”《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和帝 元兴 元年春,﹝ 句驪王宫 ﹞復入 辽东,寇略六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兴屯田”裴松之 注引《魏书》:“诸军并起,无终岁计,飢则寇略,饱则弃餘,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 19.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20.
寇钞释义:亦作“寇抄”。劫掠。《后汉书·东夷传·夫馀》:“至 安帝 永初 五年,夫餘王 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 乐浪,杀伤吏民,后復归附。”《陈书·世祖纪》:“侯景 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 独保家无所犯。”清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衅始》:“江、浙、山东 沿海寇钞之祸起于 嘉靖 閒,歷数十年而后定。”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回纥 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善骑射,以寇抄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