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记 [fó jì]
1. 佛的悬记,即佛的预言。
佛记 引证解释
⒈ 佛的悬记,即佛的预言。
引唐 李峤 《为绛州刺史孔桢等上献食表》:“伏惟 金轮圣神皇帝 陛下,功掩大千,化高明一,凭五乘而驭羣品,秉六度而弘万机,俯顺人心,仰膺佛记。”
佛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业力释义:⒈谓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宋书·蔡廓传论》:“蔡廓 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⒉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 陆游《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 袖手一炉香。”清 谭嗣同《仁学》十三:“不知业力所缠,愈死且愈生,强脱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虽百死復何济?”
- 2.
受记释义:⒈亦作“受纪”。 指接受祭享。《汉书·司马迁传》:“五年而当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记。”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元新改,立明堂,朝诸侯及郡守受正朔,各有山川之祀,故曰诸神受记。”明 唐顺之《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⒉佛教语。称佛记弟子来生因果及将来成佛之事为记别,接受记别,叫做受记。唐 李邕《嵩岳寺碑》:“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知是 范道 要求受记,故此昼夜啼哭。
- 3.
四果释义:⒈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南朝 齐 周颙《重答张长史书》:“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无疑其集佛。”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非唯四果不议,固亦十地罔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纳缚僧伽蓝》:“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已来,多歷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难以详举。”⒉宋 代民间教派名。宋 陆游《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 4.
开宗释义:⒈开始建立一支父系家族。 《逸周书·文政》:“管 蔡 开宗循王。”孔晁 注:“二叔开其宗族,循 镐京 之政,言从化也。”⒉开创某一教派或学派。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开宗阐教,致之有渐。”⒊指创立某一教派或学派的人。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方耕、申受 为此派之开宗;定庵、默深 为此派之巨子。”⒋犹开头。清 俞樾《古文疑义举例·寓名例》:“且辞义血脉,文连旨环,而开宗题其端绪,餘章广而成之,非一问一答之势也。”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中国,和其馀那三个民族一样,在他开宗第一声歌里,便预告了
- 5.
往业释义:⒈往日的功业。 三国 魏 曹植《黄初六年令》:“故欲修吾往业,守吾初志。”⒉前定的业缘。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迄於前因往业,多所昧略。”
- 6.
描着模儿释义:方言。仿佛记得。
- 7.
注説释义:注解和说明。 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博寻经藏,搜採註説,条别流分,各以类附。”
- 8.
渊旷释义:深远旷达。 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虽法身常住之奥远,二諦三假之渊旷,悟道求宗於斯可足。”《魏书·徐遵明传》:“而託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二年》:“吏部郎 王俭,僧绰 之子也,神彩渊旷,好学博闻。”
- 9.
福如东海释义:祝颂的话。祝 愿一个人的福气像东海那样广大无边。常与“寿比南山”连用。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 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 10.
蒿恼释义:犹打扰;麻烦。 元 本 高明《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奴家准拟今日抄题得几文钱,追荐公婆,谁知撞着两个风子,自来蒿恼人一场。”《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婆子在此蒿恼三年,今晚去也!”《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又且素性慷慨好客,时常引着这伙三朋四友,到家蒿恼,索酒索食。”
- 11.
记牒释义:亦作“记谍”。史册;文字记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我六十何为不受邪”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芝 以年啁 预,是不自顾。然 预 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近为烦文。”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唐 岑文本《拟<剧秦美新>》:“摛记牒於无穷,播歌诵而盈耳。”明 汤显祖《太学同游记叙》:“维时人士波涌,然无记牒,久而遗忘,固人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