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蛮子 蛮子的意思
mánzi

蛮子

简体蛮子
繁体蠻子
拼音mán zi
注音ㄇㄢˊ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n,(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组词】:野蛮。蛮横(hèng )。蛮不讲理。(2) 愣,强悍。【组词】:一味蛮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组词】:蛮荒。(4) 方言,相当于“很”。【组词】:蛮好。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粗鲁、野蛮的人。

蛮子的意思

蛮子 [mán zi]

1. 旧时北方人讥称南方人。

[ the southerners; ]

2. 对男子的鄙称。

[ man; ]

蛮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 戎蛮 部落的首领。子,爵位名。

《春秋·昭公十六年》:“楚子 诱 戎 蛮子 杀之。”
孔颖达 疏:“戎 是种号, 蛮 是国名,子,爵也。”
《左传·哀公四年》:“﹝ 士蔑 ﹞将裂田以与 蛮子 而城之。”

⒉ 泛指部落首领。参见“蛮氏”。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德宗 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

⒊ 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带有轻视的意思。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説相公病危死了。”
《水浒传》第二九回:“眼见得是箇外乡蛮子,不省得了。”
何其芳 《七一五团在大青山》:“我不能忘记那些你对我谈雪山、草地和 西康 蛮子的夜晚。”


国语词典

蛮子 [mán zi]

⒈ 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贱称。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说相公病危死了。」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屋里一个头领,骂我蛮子前,蛮子后。」

⒉ 奴婢。

《称谓录·卷三二·贱称》:「郎仁宝七修类藳云:『南子相貌鄙薄轻浮,皆类乎厮役,故称奴婢为蛮子。』据此,则蛮子亦贱称也。」


蛮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释义: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教他受苦一世。”《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 高氏 ﹞当时沉吟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除害了这蛮子,方才免得人知。”《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 行了一年,没寻人处,如之奈何。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2.
      六诏释义: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唐 元稹《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宋 陆游《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俚歌相答带 三巴。”清 陆元辅《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三江 日月孤臣老,六詔 风烟万里归。”吕志尹《过黔
    • 3.
      办济释义:犹成功。 宋 范仲淹《奏乞张去惑许元》:“臣所举此二人,若不能办济,臣甘失举之罪。”《元典章·户部十·僧道税》:“将来有蛮子田地里,每年军站的气力,不拣甚么用的,办济呵,多率是百姓每的纳税粮里成就。”
    • 4.
      南梁释义:⒈古地名,在今 河南 临汝县。《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二年,魏 伐 赵。赵 与 韩 亲,共击 魏。赵 不利,战於 南梁。”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故 梁 在 汝州 西南二百步。’《晋太康地记》云:‘战国 时谓 南梁 者,别之於 大梁 少梁 也。’古 蛮子 邑也。”⒉指《梁书》。因 梁 为南朝,故云。清 宋琬《寄姚六康》诗:“《南梁》、《北齐》编更陋,譬如嘉穀纷糠粃。”
    • 5.
      戎蛮释义:⒈亦作“戎曼”。即 蛮氏。古族名。西戎 的一支。春秋 时分布于今 河南 颍河 上游一带。后为 楚 所灭。《左传·昭公十六年》:“楚 子闻 蛮氏 之乱也与 蛮子 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 戎蛮子 嘉 杀之,遂取 蛮氏。”《公羊传·哀公四年》:“晋 人执 戎曼子 赤 归于 楚。赤 者何?戎曼子 之名也。”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戎蛮》:“河南 汝州 西南有 蛮城,即 戎蛮子国。哀 四年,楚 围 蛮氏,尽俘以归。”⒉泛指四夷。晋 张华《命将出征歌》:“重华 临帝道,戎蛮或不宾。”清 薛福成《代李
    • 6.
      无质释义:⒈没有诚信。《左传·襄公九年》:“要盟无质,神弗临也。”孔颖达 疏:“质,诚也。”《左传·昭公十六年》:“楚子 闻 蛮氏 之乱也与 蛮子 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 戎蛮子嘉 杀之,遂取 蛮氏。”杜预 注:“质,信也。”⒉没有实体。南朝 梁 沉约《难范缜<神灭论>》:“形既无知,神本无质。”唐 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
    • 7.
      玉座释义:⒈帝王的御座。《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台>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羣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唐 白居易《蛮子朝》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宋 梅尧臣《金沙花》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⒉代称帝王。唐 杜甫《解闷》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宋 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清 汪懋麟《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诗:“敛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⒊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唐
    • 8.
      皮船释义:⒈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 《晋书·慕容垂载记》:“遂徙营就 西津,为牛皮船百餘艘,载疑兵列杖,溯流而上。”《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太祖皇帝 乘皮船入 寿春 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胡三省 注:“皮船,缝牛皮为之。”⒉川 藏 高原地带急流河道中用树枝作骨架、外蒙牦牛皮的船。唐 白居易《蛮子朝》诗:“汎皮船兮渡绳桥,来自 巂州 道路遥。”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 9.
      蛮子释义:旧时北方人称口音跟自己语音不同的南方人:南蛮子。
    • 10.
      蛮畜释义:詈词。犹言蛮子畜牲。《晋书·列女传·王广女》:“蛮帅 梅芳 攻陷 扬州,而 广 被杀。王 时年十五,芳 纳之。俄於闇室击 芳,不中,芳 惊起曰:‘何故反邪?’王 駡曰:‘蛮畜!我欲诛反贼,何谓反乎?’”
    • 11.
      颠夺释义:反覆斟酌。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三章引 明 无名氏《二贤传》:“老蛮子爬伏在那鞍轿上,唬得他浑身打战战兢兢,良久还过一口气,腹内展转自颠夺:我今年枉活八十多岁许,这是我少智无谋缺欠通。”
    • 12.
      鱼蛮释义:亦作“鱼蛮子”。渔夫,渔民。宋 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金 刘迎《别后有怀元济》诗:“世事君方厌蜗角,生涯我欲赋鱼蛮。”明 袁宏道《钓竿行》:“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清 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清 曹寅《江口网鱼夜归》诗:“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蛮子(man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蛮子是什么意思 蛮子读音 怎么读 蛮子,拼音是mán zi,蛮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蛮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