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 [zhāo zhōng]
1. 显示忠信。
昭忠 引证解释
⒈ 显示忠信。
引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藉用可尘,昭忠难闕。”
昭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屯住释义:亦作“屯驻”。驻守。《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君其治严,总率诸军屯住 汉中,须 吴 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水浒传》第一○九回:“都在 睦州 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马。”清 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当诸将屯驻 秣陵,向 公 荣、张 公 国樑 最负重望。”
- 2.
总制释义:⒈总聚其制度。《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张铣 注:“总,聚;衷,思也。言诸道术,莫不聚其制度,运於清思,递互为用於心中也。”⒉官名,即总督。明武宗 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 嘉靖 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⒊任总督官职。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廵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清 曾国藩《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国藩 奉命总制 两江。”⒋犹统率。《水浒传》第五七回:“中
- 3.
沴疠释义:瘟疫。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狂寇所噬,刈人如菅;沴厉乘之,积骴若山。”清 谭嗣同《仁学》二三:“一父有数子,数传之后,将成巨族。西人因详稽夫家之丰耗,每一岁中,生死相抵,百人可多一人,使无水患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4.
羣祀释义: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5.
群祀释义: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 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参阅《清会典·礼部》。
- 6.
藩卫释义:⒈屏障。 《后汉书·傅燮传》:“今 凉州 天下要衡,国家藩卫。”明 李贽《四勿说》:“无藩卫可守,无界量可限。”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金柱关 者…… 芜湖 之藩卫也。”⒉捍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今方镇强盛,宰相权轻,宜密树腹心於外以自藩卫。”⒊指诸侯。《后汉书·章帝纪》“东后蕃卫,伯父伯兄”唐 李贤 注:“诸侯为天子藩屏,故曰藩卫。”《明史·肃王瑛传》:“非所以崇本支,厚藩卫也。”清 恽敬《西楚都彭城论》:“使三王者…
- 7.
转鬭释义:转战。《史记·淮阴侯列传》:“楚 人起 彭城,转鬭逐北,至於 滎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唐 高适《塞上》诗:“转鬭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清 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孤军转鬭,累月不归。”
- 8.
辅颊释义:上颔与面颊。 泛指面颊。《明史·忠义传一·郁采》:“ 采 駡不輟,贼碎其辅颊而死。”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虽鎗伤辅颊,血渍重襟,犹能裹创巡营。” 章炳麟 《訄书·消极》:“言谈者寧无佗语,而颂説变革,不去於辅颊,如何其自忘邪?”
- 9.
追敍释义:⒈追行叙功奖励。 《隋书·许善心传》:“驾幸 江都郡,追敍前勋,授通议大夫。”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宰相 杨炎 受了 路嗣恭 的贿赂,又才追叙了 路 的‘前功’。”⒉述说往事。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追叙始终之遭逢,以诧乡邻之父老。”清 许秋垞《闻见异辞·西湖乌龙现形》:“试后无事,与谈 西湖 龙船会,缘追叙軼事。”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国藩 乃追敍所闻于诸君者,而系以诗章,用备乐歌。”沙汀《困兽记》二五:“抱着膝头,他开始酣畅的追叙着 章桐 离开茶馆以后的种种反应。
- 10.
逆竖释义:亦作“逆竪”。对叛逆者的憎称。《宋书·沉文秀传》:“何故背国负恩,远同逆竖。”南朝 陈 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丑徒济岸来攻 郢城,逆竖浮舟同趣 夏浦。”宋 王禹偁《贺胜捷表》:“臣去年叨书密命,併直内庭,批逆竪之封章,屈王言而姑息,未尝不援毫切齿,怒髮衝冠。”明 文徵明《乡里祭刘司寇先生文》:“逆竪盗权,讐我善类,抉摘推求,公遂得罪。”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六朝 旧京,逆竖所都。”
- 11.
采苹释义:⒈采集浮萍。《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清 厉鹗《苹洲和鲍明府》之一:“日落采苹去,江 南春色明。”⒉《诗·召南》篇名。《诗·召南·采苹序》谓“《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左传·隐公三年》:“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后因以“采苹”赞美德行。宋 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