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年 [xiàn nián]
1. 古代对考试或任用官吏的年龄加以限制,谓之“限年”。
限年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考试或任用官吏的年龄加以限制,谓之“限年”。
引汉 崔瑗 《上言察举孝廉》:“臣闻孝廉,皆限年三十乃得察举,恐失贤才之士也。”
《宋史·仁宗纪二》:“辛丑,詔礼部贡院,诸科举人七举者,不限年,并许特奏名。”
明 李东阳 《送体斋傅先生省墓》诗序:“其视具寮常制,限年而后许,勘实而后覆,一切付诸有司之手。”
限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事官释义:唐 代官名,在政府部门中干办具体事务。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省寺所用使令者,名亲事官,自 唐 已有之。按,唐 王守澄 奏:‘宰相 宋申锡、亲事官 王师文 等,同谋反逆。’”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亲事官闻之,白伯父曰:‘夫人请吏部。’”亦省称“亲事”。《通典·职官十七》:“又有亲事帐内。”原注:“六品七品子为亲事,八品九品子为帐内,限年十八以上举诸州,共率万人为之。”唐 韩翃《赠兖州孟都督》诗:“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 兖州。”《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上命 守澄 捕 豆卢著
- 2.
入仕释义:入朝作官。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爵国》:“士入仕宿卫天子者比下士,下士者如上士之下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唐 元稹《故京兆府盩厔县尉元君墓志铭》:“君始以荫入仕,四仕为 盩厔 尉。”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汉 初,入仕者不限年,如 刘向、陈咸 以八十为郎。”清 昭槤《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渔洋先生 入仕三十餘年,以醇谨称职,仁皇帝 甚为优眷。”
- 3.
劝惩释义:奖惩。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劝惩之例,限年之法甚严。”
- 4.
叙迁释义:按照资历或劳绩升迁官职。《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五年﹞二月辛卯,詔罢京朝官用保任敍迁法,又罢荫补限年法。”
- 5.
常选释义:⒈指素常选拔的精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驃骑,驃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絶也。”司马贞 索隐:“谓驃骑常选择取精兵。”⒉古代定期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勿限年次。”宋 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元史·张珪传》:“近侍不得巧词復奏,不该常调之人亦不得滥入常选。”
- 6.
年次释义:年龄的顺序。 《汉书·谷永传》:“平阿侯 谭 年次当继大将军 凤 辅政。”《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勿限年次。”
- 7.
异行释义:⒈优异的品行。《后汉书·顺帝纪》:“其有茂才异行,若 颜渊、子奇,不拘年齿。”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 欲限年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然予旌者什一二……盖奇节异行,事近矫饰,未可为天下恒典也。”⒉指有优异品行的人。宋 秦观《任臣上》:“奇材异行实为时辈所见推者。”⒊谓素质不同。《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阳阴殊性,男女异行……男以彊为贵,女以弱为美。”⒋异端或怪异的行为。宋 曾巩《<新序>目录序》:“当是之时,异行
- 8.
循资格释义:唐 开元 时的选官制度,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相当于 北魏 的停年格。《新唐书·选举志下》:“开元 十八年,侍中 裴光庭 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銓授,限年躡级,不得踰越……及 光庭 卒,中书令 萧嵩 以为非求材之方,奏罢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侍郎 裴光庭 始奏立条例,谓之循资格,自后皆率为标準。”参阅《通典·选举三》。
- 9.
意忌释义:疑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意忌二字平列,意者疑也……古者谓疑为意。”明 归有光《与沉敬甫书》之一:“考选庶吉士,存老 甚有意,诸公亦争为言,而给事中又题本欲限年,此辈意忌,实违之,俾不通也。”
- 10.
收赎释义:⒈收购。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四:“﹝ 郭思 ﹞广以金帛收赎 熙 之遗笔,以藏於家。”⒉用银钱将抵押品赎回。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如业主虚抬高价不相由问成交者,听亲邻典主百日内收赎。”⒊旧时法律凡老幼、废疾、笃疾、妇人犯徒流等刑者,准其以银赎罪,谓之收赎。《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同法司拟合徒四年,决杖九十。缘本人年七十八岁,依旧例合行收赎,合徵钞三十二贯。”《天雨花》第二九回:“妇女之罪,收赎者多,决
- 11.
根拿释义:追寻捉拿。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征》:“恐限年逃卯,取在城所住为保,以便根拿。”
- 12.
甘颜释义:战国 秦 甘罗 和 春秋 鲁 颜回 的并称。两人皆少年英才。《通典·选举二》:“天监 中制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若有才同 甘颜,勿限年次。”
- 13.
生童释义:⒈生员和童生。 《红楼梦》第八五回:“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皆由限年定额,考取生童,乡会两试,即得録用。”⒉泛指学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邻近有个义学,请着个老学究,有好些生童在里头从他读书。”
- 14.
罪徒释义:服刑的囚犯。《汉书·成帝纪》:“三辅 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郊县 长安、长陵 及中都官耐罪徒。”《清史稿·食货志一》:“罪徒当遣者,限年屯垦,已事释还。其欲留占业者,听。”
- 15.
荫补释义: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宋 苏轼《太皇太后赐门下手诏》:“永维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詔更荫补法:长子不限年,餘子孙年过十五、弟姪年过二十乃得荫。”
- 16.
计考释义:指古代州郡官员每年考察地方贤才,随上计吏贡举太常。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 吕尚、周晋 不显於前世也。”参见“计偕”。
- 17.
试才释义:考核才能。《后汉书·左雄周举传论》:“自 左雄 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
- 18.
诡驳释义:⒈责难驳斥。 《后汉书·左雄黄琼等传论》:“自 左雄 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而 黄琼、胡广、张衡、崔瑗 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筭实者挺其効。”⒉诡异驳杂。宋 王安石《祭高枢密文》:“乖离诡駮,有万其辞。”清 孙诒让《<周书斠补>序》:“虽杂以阴符,间伤诡駮,然古事古谊,多足资考证。”
- 19.
贴纳释义:谓补贴交纳(息钱)。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宋史·食货志下五》:“是时数年间,有司以京师切须钱,商人旧执交引至场务即付物,时或特给程限,踰限未至者,每十分復令别输二分见緡,,谓之贴纳。”
- 20.
蹑级释义:⒈顺着台阶逐级上下。宋 洪迈《夷坚支志景·蓬头小鬼》:“遂相携开关而走,歷阶十餘层,不暇躡级,袞攧趣下。”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由东北躡级盘崖而登,巖门向东,踞山之半。”清 冯廷櫆《黄鹄矶》诗:“山雨初来楼角暗,躡级欲下心忡忡。”⒉指逐级提拔。《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光庭 始奏用循资格,各以罢官若干选而集,官高者选少,卑者选多,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躡级,毋得踰越,非负谴者,皆有升无降。”